第311部分(第2/4 頁)
立南都,這樣整個大漢便有東、南、西、北、中五座直轄市,中都設在洛陽,中央朝廷的常設機構也放在洛陽,而天子和皇儲則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東、南、西、北四座陪都駐蹕,針對某一方向上的數州軍政大事進行考前巡查和直接指導。”
程秉提出了一個更為大膽的想法,讓劉和不由得頷首讚許。
薊城是劉和父子的發跡之地,加上那裡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正好位於中原通往東北的咽喉要地,將薊城定為北都不僅有著明顯的政治意義,更有重要的軍事價值。如果薊城可以設為陪都,那麼今後劉和的子孫後代就不用被關在洛陽像兩腳羊一樣被養起來,而是可以分出一個支脈來長期駐守北方。
後世的大明王朝,儘管出現過叔叔搶了侄子江山的事情,但縱觀整個華夏數千年的歷史,家族內部的篡位也就成功了這麼一次,而且明成祖朱棣的本事比起他的侄子來說,只強不弱。劉和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後人相互之間進行競爭,只要這大好河山不落在異民族的手中,老劉家內部出現的良性競爭,不僅不會斷絕了漢文明的傳承,實際上還能起到推動發展的作用。
郯城是劉和祖上的埋骨之地,也是東漢開國第一個太子劉強的封地,加之郯城的位置正好位於黃河以南、長江以北和東海以西,將這裡設為東都的話,既合情,也合理,同時也能起到類似於薊城的作用。
江陵緊鄰長江,從地圖上看正好位於益州與揚州的中間,也是分割大漢南北的一個樞紐城池,若是將這裡設為南都,那麼天子對於南方的控制力度就會加強,也有利於今後南北之間的融合溝通。
劉和讓人拿來一副標圖用的大號兩腳規,然後將一個釘腳壓在壁掛圖的洛陽位置上,接著以薊城到洛陽的直線距離為半徑,在地圖上劃了一個圓。
“你們看出什麼來了沒有?”劉和笑著問眾人。
“看出來了,若是以洛陽為中心,那麼薊城、郯城、江陵和長安都在這個圓弧之內。”袁渙搶著回答說道。
劉和有些興奮地說道:“薊城到洛陽的直線距離是一千兩百里,如果日後將這兩地用寬闊的灰泥大道連通起來,那麼乘坐馬車來往一趟的話,連一個月時間都用不到。同樣的,我們還可以修築從洛陽通往郯城、通往江陵的官道,大大縮短同行於兩地的時間。在我看來,若是將這幾處地方設為中央直接管轄的市,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公子,設立直轄市的事情暫時恐怕無法實現,不如趁著幷州、關中和涼州如今處於混亂之際,先將西北的區劃重新界定,這樣阻力會小很多。”田疇含蓄地提醒劉和說道。(未完待續。。)
第五一二章 太傅的大手筆
田疇的提議,看似與解決關中和涼州的事情無關,實際上卻是抓住了關鍵。
因為糧食的問題,劉和暫時無力西進,而幷州、關中和涼州因為袁紹、李傕和馬騰、韓遂這幾方勢力的相互爭奪,長期處於混亂之中,目前能夠讓幾方勢力暫時安生下來的辦法,就是給他們每家都劃定一塊地盤,免得有人吃著碗裡的,總還想著鍋裡的。
經過一番討論和商議,劉和最終決定在幷州北方以九原城為中心,設立新的一州,名字定為“寧州”。
寧州的最東端以鎮胡山為界,最西端以雞鹿塞為界,南邊以大城塞、谷羅城、武州至劇陽四地之間的連線為界,北邊則暫時不設邊界,除非將來在寧州的北邊再設新州,也就是將北方的胡人徹底消除乾淨之後。
在寧州南面,除了繼續存在的幷州,劉和又設立了一個新的州,名字並沒有採用“雍州”,而是定為“秦州”。
秦州的北部邊界便是寧州的南部邊界,秦州的東部邊界則以黃河從北向南流下來的這數百里為界,秦州的西部邊界則以富平至臨戎段的黃河河道加上富平至三水再到高平的連線為準,秦州的南部邊界為東西走向的秦嶺大山脈。
在秦州的西北面仍為涼州,但具體的疆域區劃卻與原來的涼州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改變區劃後的涼州北面將多出屠申澤至休屠澤再到居延澤之間這一大片原本被西部鮮卑和羌人佔據的草原與戈壁,而南部則將以西海(後世的青海湖)至湟水再到榆中與富平之間的黃河河道為界。
在涼州的南部、秦州的西邊,這裡將再設一個新州,劉和將之定為“隴州”。
隴州的北面邊界,便是涼州的南部邊界;隴州的東部邊界,則是秦州的西部邊界;隴州的南部邊界則以岷山和蜀山為界;隴州的西邊暫時不設邊界,除非將來把西邊高原上的羌人都解決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