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3/4 頁)
知曉?但這些賬目的真假未知,就算是真,是否是李邕所為還是他手下人所為都未可知,焉能憑著柳績的話歸咎於李邕?”
王鉷同仇敵愾立刻反駁道:“所以我們才要去查啊。”
李適之道:“當然要查,陛下,臣覺得查賬目之事還是戶部派人去查更加符合規矩,也更內行。臣推薦戶部尚書裴寬親赴北海查明此事,望陛下恩准。”
李適之腦子很清楚,他也很懂這裡邊的關竅,去查的人才是關鍵。若是李林甫的人去了,就算李邕無罪也會被查出罪來,更何況李邕很有可能幹了蠢事。所以查案的人選便成了極為重要的人,就算救不了李邕,起碼也能讓此事不至於被引導牽連更多的人,這才是李適之最在意的事情。
第一九八章 人選
(謝:moshaocong、蘇黑衣兩位兄弟的票子和打賞。)
人選的爭奪其實早就在意料之中,昨夜密談之時,李林甫楊慎矜等人也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但他們其實並不太擔心。因為查勘案件本就是刑部和御史臺的指責,任憑李適之翻了花的說出道理來,這種權力上的分工還是很明確的。至於李適之給出的理由其實是專業性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
“陛下。”李林甫開口了。“以老臣之見,這件案子自然是要立刻查辦的。柳績到底是在誣陷還是舉報確有其事,此刻都不能立下定論。特別是此事涉及東宮屬官杜有鄰,杜有鄰是柳績的外父,其幼女杜氏也是太子良娣,更顯得此事非同小可。別的不說,便是為了東宮的聲譽,也該要查個清楚明白才成。”
玄宗微微點頭道:“說的是,相國考慮到東宮的聲譽,這很好。此事要立刻查清,不管是誣陷還是確有其事,朕都不想聽到流言滿天飛的情形發生,所以請在場諸位管住你們的嘴巴。”
李林甫拱手道:“陛下英明。那麼李邕挪用公錢之案,此刻也不能定論,雖然賬目上頗有些漏洞,但這賬目是柳績偽造,還是真實的賬目;賬目上的錢物出入是別有原因,還是有人挪用,此刻還都是未知,這都需要立刻去查。查案的事情當然是各司其職為好,刑部和御史臺是必須要派人主導的。至於適之剛才的擔憂也是有道理的,畢竟戶部對賬目比較精通,但卻無需戶部尚書親自前往。說到底不過是一個挪用公錢的案子罷了,如此興師動眾,未免也太給李邕面子了。”
玄宗道:“你的意思是?”
李林甫道:“老臣的意思是,刑部和御史臺派出人手主導,戶部也可以派個精通賬目的主事隨同,這樣便可更加的方便查清案情。人選嘛,刑部既然楊慎矜願意去,那麼便請楊尚書去查,御史臺這邊,讓御史臺主簿羅希姡�ィ�匝釕黢嫖�鰨�尷�'為輔,共同查清案情便是。”
王鉷面紅耳赤,神情惱怒不已,但李林甫視而不見,連看都沒看他一眼,氣的他連連跺腳。楊慎矜微笑不語,看著王鉷的眼神中滿是得意和輕蔑。
玄宗微微點頭,正欲開口應允,忽聽一人出列奏道:“陛下,臣以為查案人選的問題尚需斟酌。”
眾人看去,卻是楊釗出來說話了。眾人都有些詫異,這件事跟楊釗一點關係也沒有,他出來說話不知是何意。
“楊釗,你有何看法?”玄宗問道。
楊釗道:“陛下,臣對這柳績舉報的案子看法和他人有所不同,臣覺得此事一定不是空穴來風,而且也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是一件小案子,而有可能會牽扯更廣更深。若一旦牽扯過多,有可能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在這種情形下,若想查清案情,則需要查案人不能有絲毫的徇私和其他的想法。”
楊慎矜詫異道:“楊釗,你什麼意思?你是說我楊慎矜會徇私麼?”
楊釗搖頭道:“我可沒那麼說,楊尚書可以帶隊去,但輔查的另外一人陛下可以指定一人,這是陛下指定的人選,查案之事上楊尚書做主,但這個人在旁監督是必不可少的。”
楊慎矜怒道:“楊釗,你有話就明說,為何要這樣詆譭我?你這話裡話外還是對我的不信任。陛下,臣向你保證,臣無論涉及任何人都會秉公辦理,不會有任何徇私之意。”
李適之在旁開口道:“楊尚書這麼激動作甚?一查一監本就是規矩;地方節度使身邊尚有陛下派出的黜陟使監督,要照你這麼說,節度使們豈不是個個跳著說朝廷不信任他們麼?這是規制而已。我倒是覺得楊度支這話說的不錯。”
李林甫心中惱怒之極,楊釗突然跳出來攪局,這是他萬萬沒想到的。如果是李適之倒還可以理解,但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