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2/4 頁)
";本教";),“雍仲本教”是幸饒彌沃如來佛祖所傳的如來正法。雍仲本教的《甘珠爾》其實就是藏族一切歷史、宗教和文化的濫觴與源頭。從公元七世紀印度佛教傳入吐蕃以後,印度佛教與本波佛教之間各自互相吸收了許多對方的內容而各自得到了發展,因為印度佛教與本波佛教在信仰的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印度佛教大量吸收了本波佛教的內容,使其能夠更深入地根植於當時的社會並逐漸發展成為了現代的“藏傳佛教”。
根據藏傳佛教的發展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前弘期和後弘期,期間發生過大規模的滅佛事件,估計是當時的喇嘛做的太過分了。而在後弘期,藏傳佛教大致分為了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噶當派和格魯派五個教派,其中又以格魯派實力最大,寺廟最多。
關於活佛的轉世制度,發端於十二世紀初。公元1193年,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的創始人都松欽巴(意指聖識三時,三時即過去、現在和將來)大師,臨終時口囑他將轉世,後人遵循大師遺言尋找並認定轉世靈童,從而開了藏傳佛教活佛轉世之先河。此後,活佛轉世這一新生的宗教制度相續被藏傳佛教各宗派所普遍採納,並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對於活佛轉世靈童的尋找、認定、教育等一整套嚴格而系統的制度。使活佛世系像雨後春筍般地在青藏高原出現。據估計,目前整個藏傳佛教活佛的總數可達近萬人。
在此值得提出的是,在藏傳佛教各宗派中分別產生了不同的各類活佛系統,而且每個活佛系統的稱謂各有自己特殊的因緣和象徵意義。
噶瑪巴活佛系統的稱謂,是以自己所屬宗派的名稱命名的,即取自噶瑪噶舉派的";噶瑪";(ka…rma)一詞。追本溯源,該宗派的名稱得自祖寺的寺名,而祖寺的名稱來自某一地名。公元1157年,都松欽巴在昌都類烏齊附近的噶瑪地方建立一座寺院,隨即取名為噶瑪拉頂寺(或稱噶瑪丹薩寺)。他以該寺作為道場,大力宣講噶舉派教法以及自己的佛學觀點,遂形成噶舉派中最具活力的一支派別,並以噶瑪拉頂寺的寺名作為該派的名稱。後來噶瑪噶舉派中產生藏傳佛教史上第一位轉世活佛,亦以宗派的名稱命名;當噶瑪噶舉派中形成二大活佛系統時,仍然稱";噶瑪巴";,即分別稱";噶瑪巴·黑帽系";和";噶瑪巴·紅帽系";,其中紅帽系活佛轉世至第十世時被迫中斷;而黑帽系活佛一直沿襲下來,至今已轉世至第17世,即第17世噶瑪巴,現與**喇嘛同在印度達然撒拉。噶瑪巴活佛是藏傳佛教史上歷史最悠久、轉世最多的一大活佛系統。
**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等格魯派活佛系統的稱謂,是歷代中央王朝授封的。公元1578年,第三世**索南嘉措在青海湖畔的仰華寺與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會面,互贈尊號。阿拉坦汗贈索南嘉措以";聖識一切瓦齊爾達喇喇嘛";,阿拉坦汗後報明朝,經明庭冊封得以確立。其中";瓦齊爾達喇";是梵文vajra…dhra的音譯,意為執金剛;";**";是蒙文音譯,意為";大海";;喇嘛是藏文音譯,意為";上師";。這就是**喇嘛活佛系統稱謂的最初由來。公元1653年,清朝順治帝又授封第五世**喇嘛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喇嘛";。從此**喇嘛這一活佛系統的稱謂才被確定下來,成為藏傳佛教格魯派二大活佛系統之一的尊號。**喇嘛(ta…la…bla…ma)被藏傳佛教認定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現已轉世至第14世**。
班禪額爾德尼(pan…chen…aer…te…ni),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二大活佛系統之一,被認為是無量光佛的化身。公元1645年,蒙古和碩特部固始汗向第四世班禪·羅桑確吉堅贊贈以";班禪博克多";尊號。尊號中的";班";字是梵文";班知達";的縮寫,意為通曉";五明學";的學者;";禪";字是藏文";禪波";的縮寫,意為";大";或";大師";;";博克多";是蒙語,意為";睿知英武的人物";。從此班禪成為這一活佛系統的稱謂。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帝又授封第五世班禪·羅桑益西為";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