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都能得到實現!這幾段文字情感充沛,文采斐然,猶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不可阻擋,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這篇演講詞之所以感人,是因為它飽含激|情。作者從“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漫長夜”的期待開始,到對一百年之後黑人現狀的失望,到要求政府兌現“支票”的義正詞嚴,再到“我有一個夢想”的熱烈憧憬,其間無不充滿著作者悲憤而熱烈的情感。正因為作者飽含深情,而且在演講中把夢幻、心曲和聖歌聯絡起來,使演講如交響樂一般在聽眾中迴盪,使聽眾的情緒受到感染並得以昇華,產生了極強的號召力。而這正是演講成功的必要條件。
二、形式特點
這篇演講詞也是中外演講史上文采斐然的篇章之一。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幾乎每一段都有大量形象的比喻,如用“燈塔”和“黎明”來比喻林肯簽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和“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等來比喻黑人的處境,生動地描繪出美國黑人的生存現狀和他們內心的渴望。“空頭支票”等則形象地表現出了政府許諾和現實之間的距離。文中華麗的詞句,典雅的語言,為演講錦上添花。文中還大量運用了排比、呼告和反覆等修辭手法,使作者的思想表達得更充分,更鮮明,有著排山倒海的氣勢,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達效果。
解題指導
()免費TXT小說下載
一、這道題主要是引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
1.夢想的含義是多方面的,涉及黑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和自己的理解來闡發,各抒己見。首先,在政治上,作者希望美國的有色人種能享有和白人一樣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有同等的地位和公民權,如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而不是作為二等公民備受歧視和壓迫;其次,在文化上,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人們不再以膚色,而是以品格的優劣來評判他們,有和白人一樣的受教育的權利和自由;第三,在經濟上,有和白人一樣的就業和發展的機會,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被限制在固定的貧民區,貧困潦倒。
2.馬丁·路德·金之所以獲得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不僅是因為他領導了一場少數民族爭取平等權利的鬥爭,更因為他開展鬥爭的方式,那就是非暴力抵抗主義。他是西方第一個以非暴力形式展開鬥爭的人,“他在他的鬥爭中第一次為我們帶來了兄弟般的友愛成為現實的訊息”。“勿以暴力對抗暴力”,課文的第7段,集中體現了他的這種思想。
二、這道題主要是讓學生調動聽說讀等各種方式,感受在演講中恰當運用排比句式的特殊效果。
排比句式的使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更充分,更鮮明,更有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更容易感染聽眾並激起他們深深的共鳴。
參考答案略。
三、這道題主要是引導學生研讀關鍵語句,體會其中的深刻含義和妙處。
1.這兩句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揭示了黑人物質生活貧困,精神備受歧視,沒有安全感和歸宿感的悲慘現實。
2.“空頭支票”是個巧妙的比喻。自從林肯總統簽署黑奴解放宣言,黑人在法律上就有了和白人一樣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但現實卻如此令人失望,就像空頭支票一樣,聽起來不錯,但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在美國這樣一個商業社會,空頭支票的內涵大家都非常熟悉,用它來作比,形象且易為人們理解。
3.“這個信念”具體指的是,作者相信總會有一天,美國黑人會和白人一樣,擁有平等的地位和權利,人們不再以膚色而是以品格的高低來衡量黑人和白人,美國一定能變成一個真正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國家。“交響樂”的特點主要是多重樂聲合奏,在這裡它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那就是將來總有那麼一天,白人不再歧視和壓榨黑人,白人和黑人能像兄弟般地和睦相處,共同發展。
四、這道題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兩種語言的不同特點,加深對譯文的理解。
教學建議
一、教學之前,引導學生查閱有關資料,瞭解一下美國黑人的歷史和現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本文激|情澎湃,文質兼美,應提倡多朗讀和背誦,讓學生在讀與講的過程中,領會演講的特點。
三、本文成功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文采斐然,學習要注意體會和揣摩。
'編輯本段'有關資料
一、有關美國黑人的背景資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