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約州的崇山峻嶺!
讓自由之聲響徹賓夕法尼亞州的阿勒格尼高峰!
讓自由之聲響徹科羅拉多州冰雪皚皚的洛基山!
讓自由之聲響徹加利福尼亞州的婀娜群峰!
不,不僅如此;讓自由之聲響徹佐治亞州的石山!
讓自由之聲響徹田納西州的望山!
讓自由之聲響徹密西西比州的一座座山峰,一個個土丘!
讓自由之聲響徹每一個山崗!
當我們讓自由之聲轟響,當我們讓自由之聲響徹每一個大村小莊,每一個州府城鎮,我們就能加速這一天的到來。那時,上帝的所有孩子,黑人和白人,猶太教徒和非猶太教徒,耶穌教徒和天主教徒,將能攜手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靈歌:“終於自由了!終於自由了!感謝全能的上帝,我們終於自由了!”
一、整體感知
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就開始擄掠非洲黑人,把他們販賣到美洲為奴,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這種慘無人道的奴隸貿易持續了大約四百餘年。直到1783年,美國的建國者決定廢除奴隸貿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南北戰爭之後,當時的總統林肯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隸終於在法律上獲得自由。
但一百多年後,20世紀50到60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現象仍然十分嚴重。美國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掙扎在社會的底層,生活貧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進入各級各類高層機構,不能參加投票和選舉,不能像白人一樣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動自由。在南方的許多州,黑人不能在白人開的餐館就餐,許多公共場所掛著“僅供白人使用”的牌子,甚至在公共汽車上黑人也只能坐在後車廂,車的中部雖然允許黑人坐,但有白人上車,黑人必須給白人讓座。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黑人發起了浩大的民權運動,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傑出的領袖。他曾在南方21個城市組織集會,發動黑人爭取公民權利。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特區一次25萬人的集會上,他發表了這次舉世聞名的演講。
這篇演講詞的邏輯非常嚴密。文章一開始,馬丁·路德·金就以形象生動的語言闡述了此次遊行的起因和目的。他從一百年前林肯簽署解放黑奴宣言講起,自然而然地引到目前黑人生活的現狀:黑人仍然生活在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的鐐銬和枷鎖下,不僅物質上極度貧困,而且精神上備受屈辱,雖然生活在自己的家園,卻像流亡者一樣缺少歸宿和安全感。正因為如此,民權組織組織了這次盛大的遊行,要求“兌現諾言”,爭取民權和自由。這是憲法所賦予黑人的正當權利,是正義的,是合理合法的。
緊接著,作者提醒美國政府,現在正是“兌現諾言”的最佳時機,改善黑人的生存現狀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如果忽視了時間的迫切性,低估黑人爭取正當權利的決心,將會給美國帶來致命傷,“叛亂的旋風就將繼續動搖這個國家的基礎”。
但另一方面,作者也反過來提醒黑人同胞,一定要注意鬥爭的方式和策略。馬丁·路德·金深受印度聖雄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影響,主張用和平的方式爭取正當的權利,反對“以暴易暴”。主張“不要為了滿足對自由的渴望而抱著敵對和仇恨之杯痛飲”,而應當用包容、忍耐和博愛的精神來對抗仇恨。在不同的場合,他反覆談到,黑人的鬥爭決不可出現暴力,“我們將以法律和秩序為最高準則指導我們的行動”,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應成為行動的指南,“儘管我們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對我們的白人兄弟決不可懷恨在心,而應停止憎恨。”可以說正是馬丁·路德·金的這種思想,為後來黑人民權運動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因為是面對黑人同胞演講,馬丁·路德·金在這一場合必須鼓舞同胞士氣,幫助他們樹立信念和理想,團結他們共同前進。接下來的幾段,馬丁·路德·金用一系列氣勢磅礴的排比句,表達了黑人民權運動的目標,以及對黑人同胞的深切希望。那就是鬥爭一定要徹底,每個人都要有頑強的鬥爭精神和韌勁,無論在怎樣艱難的環境和痛苦的遭遇中都要堅持下去。他充滿激|情地呼籲大家回到那些最冥頑不化的地方,堅持戰鬥,不要絕望,勝利的那一天一定會到來的。
最後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作者連用六個“我夢想有一天”,以詩一樣的語言和酣暢淋漓的排比句式,正面表達了對自由和平等的渴望,抒發了他作為一個黑人內心最熱烈的夢想。他呼籲種族平等,人格尊嚴和兄弟般的情誼能早日到來!他呼籲自由與平等在美國的各個角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