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③ 《耶穌的十字架》,是1839 年出版的一本兒童讀物,內容有宗教、算術、詩歌等,尤適合兒童教養院使用。
① 赫拉克勒斯·法爾內塞,是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神勇無敵。
② 《亨利亞德》是伏爾泰的一部史詩,以法國16 世紀宗教戰爭為題材。
③ 據本書原版本注,這是一本哀歌集,初版於1806 年,後幾次再版。
④ 卡利卡特,現名科澤科德,印度喀拉拉邦一港口城市。
他自稱是一位聖路易騎士⑤的兒子。他的內衣襯衣都不成套,上面標著不同的文字。沒有人比他對榮譽攸關的事更敏感的了。他打架,還殺人。
他的眼睛裡閃著一個做女演員的母親的目光。
力量成了包住詭詐的外衣,朗泰納便是這樣一個人。
有一次,他在一個市集上對著“摩爾人的腦袋”①出色地打了一拳,博得了萊希埃裡的好感。
在格恩西島,大家都毫不知道他冒險的經歷。那些經歷真是五花八門。如果命運有一個衣物櫃,朗泰納的命運應該穿的是義大利喜劇中的丑角服裝。他見過世面,以往的生活很放蕩。他是一個環球航行家。他幹過的職業形形色色。他在馬達加斯加做過廚子,在蘇門答臘做過養鳥人,在火奴魯魯當過將軍,在加拉帕戈斯群島②當過宗教新聞記者,在奧姆拉烏特做過詩人,在海地參加過共濟會③。他以最後的這個身分在大戈阿夫④發表了一篇悼詞,當地的一些報紙上還保留了這樣的片段:“……永別了,高尚的靈魂!你現在在蔚藍色的蒼穹飛翔,你無疑會遇到小戈阿夫⑤的出色的神父萊昂德爾·克拉莫。你告訴他,由於十年輝煌的努力,你建成了小牛灣的教堂!永別了,卓越的天才,模範的會員!”他的共濟會會員的面具,正像人們見到的那樣,並不妨礙他戴上天主教的假鼻子。作為共濟會會員,他和進步人士觀點一致,作為天主教徒,他和循規蹈矩的人站在一起。他稱自己是純粹的白種人,他憎恨黑種人。但是他確實很欽佩蘇洛克⑥。一八一五年,在波爾多①,他是一名綠黨②。在那個時期,他的保皇主義的激情從他的前額向外伸出來,表現為一根極大的白羽毛。他生活得好像日月食那樣,出現,消失,又出現。這是一個八面玲瓏的無賴。他懂土耳其語,法語中“被送上斷頭臺處決”,他說成nébo■ssé③。他曾經在的黎波里④做過一個大學生家裡的奴隸,他在棍棒底下學會了土耳其語。他的職務是晚上到清真寺門口,對教徒們高聲朗讀寫在小木板上或者駱駝的肩胛骨上的《古蘭經》⑤。他很可能做過背教者⑥。
他什麼事都能勝任,包括更壞的事。
他能夠在哈哈大笑的同時,緊皺眉頭。他說:“在政治方面,我只尊重不受任何影響的人。”他說:“我贊成風俗習慣。”他說:“應該把金字塔放回它原來的基礎上。”他喜歡快快活活,待人熱誠。他的嘴的形狀會否定他說的話的意思。他的鼻孔很可能被看成是牛馬羊的鼻孔。在他的眼角交叉著一些皺紋,各種各樣隱秘的思想都在那兒集中。他的面部表情的秘密也只有在那兒才能看出來。他的鵝腳爪是禿鷲的爪子。他的頭蓋骨的頂部是低下去的,鬢角很寬。他的畸形的耳朵長滿了毛,好像說:“不要對在這個洞裡的野獸說話。”
⑤ 聖路易騎士團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創立的。
① 摩爾人的腦袋,是當時一種市集上常可見到的測力機,有一腦袋模型,對準一拳可測出力氣大小。
② 加拉帕戈斯群島,為厄瓜多一群島,又名科隆群島。
③ 共濟會,一秘密團體,起源於中世紀的石匠和教堂建築工匠的行會。
④ ⑤大戈阿夫和小戈阿夫,在海地。
⑥ 蘇洛克(1782?—1867),奴隸出身的海地總統,後又於1849 年自稱為皇帝,1859 年被推翻,在流亡中死去。
① 波爾多,法國西南部城市。
② 綠黨,因所戴帽徽是綠色的,故名,是1815 年在法國南方建立的保皇黨。
③ 據本書原版本注,這並非土耳其語,而是一句俄語“別害怕”變來的。
④ 的黎波里,今利比亞首都。
⑤ 《古蘭經》,伊斯蘭教的根本經典。
⑥ 指改信伊斯蘭教。
有一天,在格恩西島,誰也不知道朗泰納上哪兒去了。
萊希埃裡的合夥人“溜掉了”,合夥用的銀箱全空了。
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