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部分(第2/4 頁)
標型號,但是就現在看來,我們還不能太著急,當前交付使用的陸基型殲18戰鬥機效能雖然還不錯,但是並不代表現目前殲18的技術水平就可以滿足用於發展艦載型,要使用艦載機的需要,它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最佳化。”
中航西南公司貴飛方面對殲18的發展計劃,肯定是對主管軍事裝備研發的劉副領導說過,那麼關於殲18使用的渦扇12發動機的後續發展改進計劃,同樣也不會隱瞞。
對於艦載戰鬥機而言,動力肯定要足夠優秀,特別是考慮到殲18戰機的氣動設計並不是太偏向空戰方向之後,設計上就更需要靠動力來彌補,那麼海軍要打算研製一款足夠優秀的主力艦載戰鬥機,殲18的艦載型號就只能選裝渦扇12c發動機,推力要達到11噸,三維向量肯定也不能少。
各種新技術指標加起來之後,這就導致了殲18艦載型的研製工作是受到渦扇12c發動機的研製進度影響,自然殲18的艦載型研製定型時間就大概要排到2005年左右才可能上艦測試,真正用作軍事科研測試的時候,再怎麼都要等到07年左右才有可能。
而在此之前,航母專案是計劃在2000年左右下水服役,02年左右就要展開方各種測試,最遲03年就必須要展開艦載機的作戰運用測試,那麼在這段時間,航母上該使用什麼飛機?
毫無疑問,肯定就是jf…17頂上去,共和國的飛行員已經在泰國、巴西的航母上使用jf…17艦載型進行各種訓練,也就是說:這些已經成熟的艦載機飛行員都是使用jf…17進行訓練,就算他們回到國內的航母上服役,那也最好是使用同型號的飛機先進行適應性飛行訓練。
整個艦載機飛行改裝訓練的路線:先在巴西、泰國的航母使用jf…17進行訓練;之後再駕駛jf…17在共和國自己的新航母上進行改裝;最後才是過渡到使用殲18艦載型,並且在共和國自己的航母上完成所有既定的訓練任務。
也只有這樣的訓練過程,才能夠算是最平穩的過渡,直接使用全新的殲18艦載型在沒有經過適應性訓練過的航母上服役,雖然這樣也不是說什麼不行,但做法終歸還是有風險。
穩一點,一步一步來自然就更好,再加上還需要另外一個問題:不管共和國航母最後的主力艦載戰鬥機是什麼型號,艦載高階教練機肯定是不可能缺少的,而艦載高階教練機這個東西,使用jf…17艦載超輕型多用途戰鬥機改進而來,確實是最合適的、最省力的。
所以,對於第一款降落到共和國航母上固定翼艦載機,實際上也沒有了懸念,主要是劉副領導親自拍板:“不用多說了,殲18艦載改型計劃先緩一緩,先研製一款基於jf…17的雙座型高階艦載教練機,這樣花費相對較少,而且也比較符合這次航母專案的要求:試驗為主,省錢第一。(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以點帶面
基於jf…17閃電艦載戰鬥機的基礎上,開發一款完全能夠適應第三代戰鬥機飛行員訓練所有需要的高階教練機,這絕對是一次巨大的突破和升級。
當然,在楊輝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也是感到一陣驚訝,作為中航西南總公司的掌門人,他肯定不僅僅只看到了海軍艦載高階教練機這點訂單,大頭都還在後面。
有的時候必須要明白,很多東西是以點帶面的,就比如這次jf…17艦載高階教練機專案,按照海軍的要求來看,似乎這個專案只是因為海軍覺得jf…17艦載機型號的成功之後,高階教練機只是基於成熟的輕型多用途艦載戰鬥機基礎而來的新想法。
但是按照楊輝來看,這個艦載多用途高階教練機專案,何嘗又不是對之前老舊的殲教七7a教練機重大升級改進?
當年的殲教七a教練機,是立足於二代機的飛行員培訓需求,雖然也因為國外注資的原因,考慮了一些關於三代機的訓練需要,然而,這也僅僅只是考慮了一部分三代機的需要而已,真正說起來,殲教七a就只是一款高不成低不就的高階教練機。
對於歐美那種大量服役同型雙座教練機的國家來說,他們確實可以忍受高階教練機的各種落後,但是對於共和國空海軍這種過慣了苦日子的苦哈哈來說,還是不太適應這種奢侈的,因此即便是到2000年之後,共和國其實也很少採購雙座同型教練機。
關於殲教七a這款飛機,它在**十年代的共和國空海軍要求中,確實會有一部分市場,畢竟那時候共和國的軍用戰鬥機都是以二代機為主,三代機為輔,甚至整個國際軍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