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匯文天下”的負責人,我的工作轉向組織策劃。每週的例會我都試圖激發討論,使大家碰撞出更多的好點子。在嘗試創新的過程中,我和另三名成員一起增加了“看世界”這個雙語欄目,每期都到國際部採訪一個不同國籍的同學,並收集整理該國家的相關資料、圖片,使每一期欄目都成為了解留學生生活和這個國家的視窗。我們還採訪國際部的老師,以瞭解更多留學生在中國的故事。我們採訪來自萬那杜的師兄,讓同學們瞭解了這個許多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太平洋島國的風情;我們採訪已經在北大就讀的上屆留學生狀元,向她學習如何在異國的求學路上取得成功;我們向每個留學生班級發出問卷,調查他們對中國教育的看法。一期期的欄目都是一個個視窗,我們與國際部的交流,讓我們“看”到了更多“世界”。
李峭寒 我信仰我心所向(6)
我們做開拓者,更做拾荒者。大家注意不到的東西,我們撿起來,串成回憶的項鍊。
現在想來,校刊的經歷也許對我是種歷久彌新的磨鍊。在稿件堆積成山的日子裡如何平衡審稿與做作業的時間,約稿不成的時候用什麼技巧可以成功地拿到想要的稿件,平息初中部成員對於初中部分數量過少的抗議,收集教師語錄的精髓……在校園這個相對簡單的環境中,運轉一個最後需要見到實際成果,並需要把成果展示在全校面前的組織也許是最有效的鍛鍊方式。
電視臺則是更生動、色彩更豐富的視窗。高二伊始,我成為了學校電視臺的主持人,第一個任務就碰到了一個大型活動:校慶報道。到場的有幾百位五六十年代的校友,其中不乏各界精英。我與攝像師在學校的各個會議室裡捕捉有意義的瞬間,與老校友交談,聽他們講過去的故事,常常發出由衷的感嘆。在每週三的主持中,我向學校開啟了一扇視窗,一個展示學校、思考社會的視窗。
模擬聯合國成為“世界公民”
從模聯的選修課到北大模聯的磨鍊,我在其中又發現另一個通向世界的視窗。初上高中,週四下午內容豐富的選修課使我獲得了學習的熱情。我認真地瀏覽選課單,在法語、攝影、古詩詞鑑賞各種課程中,我看到了模擬聯合國。也許是聯合國的威嚴震懾到了我,或是因為它新鮮的模式吸引了我,最後我毫不猶豫地踏進了模聯的課堂。在選修課中對檔案寫作方法等基本知識有了簡單的瞭解之後,我很快就迎來了第一次北大模聯經歷,而我又是在模聯最為獨特的世界遺產中心委員會:在這裡代表們的職責是模擬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過程,工作的特點就是在臺上二十分鐘的Presentation過程簡潔清晰而完美,而臺下卻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準備Presentation。我與另兩名搭檔一起準備印度那爛陀寺的申報。彙報分為十幾個專題,我們三個人進行分工,每人分別準備幾個專題。前期茫茫的準備工作是數不盡的閱讀資料、查閱資料的過程,細瑣又耗時。而最麻煩的部分是有些專題會找不到資料,我就分到了這樣一個專題。有關那爛陀寺的“監管”只能找到少量的基本資料,更沒有資料體現該遺產最近幾年的監管有什麼提高。網路、圖書館那一篇篇文章我都仔細地查閱過,但是這樣的資料也許只有當地才找得到。這樣,我們的準備工作,包括這一專題在內的好幾個地方都存在這樣的準備不足之處。我們三個就這樣走進了北大。
會議第一天的介紹,主席就準備活動的難度作了評估報告,特別指出了“監管”這方面的準備難度。第二天就是Presentation了,我們回到住處後,回憶主席的話,認為這是一個暗示,也就是他在評估過我們的報告之後認為大多數代表都在這一方面做得不足。如果我們改進這一方面,當然就會脫穎而出!於是我們顧不得第二天還要早起開會,連夜對這一部分進行擴充,對該遺產監管方面一貫的嚴密作了詳盡敘述。結果證明,我們的判斷是正確的。最終我們的申報以全場幾乎最高的票數透過。會議中少不了的就是這樣敏銳的觀察力、快速的反應和果敢的判斷。在會議自由辯論中少不了唇槍舌劍,為爭取票數少不了縱橫捭闔,而會後我們無不慶幸我們結識了這樣一幫真誠的朋友。
李峭寒 我信仰我心所向(7)
北大會議結束後,我們這幫人馬回到學校成立了模聯社團並充任董事會成員。我們參加模聯的歷史很短,組織很鬆散,建立社團就是想讓這個活動繼續系統化、正規化。招新會議、建制討論、責任下放……一切都是未知,沒有模式可以沿襲套用的時候,我們開創一個模式。作為宣傳部長,我利用電視臺和校刊的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