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admission的Michigan University錄取了之後,我就放心地將重心轉移到了排名前二十的學校,節省了很多額外功。甚至Brown一開始都不在我的original list上的,是我發現我regular範圍縮小精力夠用之後才加上去的。
另外,比較影響心態的就是定位。記得我在CUUS上看到一位仁兄表達他自我定位的幾起幾落時,真是深有同感。大概就是這樣一個波瀾壯闊的過程:一開始剛有留學想法的時候,由於是受到某種刺激,立誓HYP全獎非我莫屬;上了一個班認識了一些人之後產生強烈的受挫感,嘆道“唉!有他們在我可能也只能湊合前××了”;上了CUUS論壇看到真真假假一些chance帖之後,被深深地打擊到,帶著火星人一般的心情覺得有學校可去就不錯了……總之就是由於最終決定因素的複雜,自我定位受環境影響很大。我當時的心情也是這樣,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當然就是:要淡定。
我8月底將前往布朗大學讀大一。在這樣一個以自由的學風著稱的地方,我想我會盡情探索。沒有核心課程,有如此多的可能,誰知道我會不會發現更多的興趣呢,會不會開拓出另一片天地呢!在未知面前,我的未來似乎又模糊了,不過我喜歡這樣的未知。知道結局的遊戲是不好玩的。
結束也是開始
現在的我正在準備為我們即將前往的三個支教營點募捐和購買圖書;參與一個古希臘哲學的讀書討論會;旁聽北大的一些課程和各種講座。生活未完待續,過去又不斷變成回憶。沒有回憶就沒有人生,一個人之所以是他自己就是因為他擁有的那些回憶。當我回憶的時候,那些穿過時光的模糊片段在頭腦中回放,彷彿一場電影。
前兩天讀好友的日誌,看到一篇討論墓誌銘的。大家眾說紛紜,我也不禁想象起我死前的卡夫卡式場景:
我病了,是那種萬里挑一的病,病得要死。家人圍在我身邊,問我死前還想要什麼。
“你喜歡什麼,親愛的?”
“我喜歡潔淨的空氣,蜂鳴的聲音,素皮的書……”
發問的人奇怪地搖搖頭,走開了。
可是能想到什麼令人滿意的答案呢?哪個答案不蘊涵著無盡的虛無感呢?我曾試圖找尋生命的意義,終極的真理,存在的價值,但抓住的唯有虛無。我最後擁有的唯有回憶,如果我還清醒的話。甚至我帶不走回憶。這樣一想,便釋然了。人生恍如夢,化蝶戲叢中。就算它是一場遊戲吧,我也可以把它玩好;哪怕是沒有輸贏的遊戲,也可以儘量h*e fun嘛。這樣,當遊戲結束的時候,我就可以微笑著,回憶著那一個個有趣的瞬間,滿足地離場。
周成剛點評:優秀來自於主動追求
一口氣讀完了李峭寒同學的故事,眼前浮現出一個鮮活的、*的、真實的青年形象。李峭寒同學用自己的方法、實踐和成績向我們闡述了一個年輕人自我奮鬥的故事,給人啟發,讓人清醒。
在大部分小學生還懵懵懂懂的時候,李峭寒已經能夠自主地參與學校的各種活動,並且課內功課和課外活動一樣不落。無論是每天的家庭作業還是學校廣播站的廣播節目,她總是滿心投入,不經意間已經收穫許多。李峭寒從小對書痴迷,有時候一本喜歡的書可以讀上七八遍,知識又帶給她探索自然世界的渴望,這種渴望促使她自己鑽研,完成了她小學時代的第一篇學生論文。這種追求和探索精神是她培養的一種優秀習慣。
她勇敢地去接觸社會。人說社會是個鍛鍊人的大學堂。當大部分中學生天天做題做考卷、一切皆為中考作準備的時候,李峭寒同學再次先人一步,勇敢地走出校門,主動接觸社會,投身志願者的行列。她的志願活動從臨終關懷醫院,到孤獨症兒童關愛,到貧困縣支教活動,到她自信地走上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講臺,每一步都在走向一個更加富有挑戰的廣闊新世界,她也正在成為一個具有強烈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學生表率。這種自我實踐帶給她的是更多的自信和勇氣。
取得一次成績可能是偶然的,取得兩次成績可能有巧合,第三次的優異成績一定有其內在的必然性。李峭寒同學是一個善於觀察判斷、善於思考交流、善於發現、總結和善於付諸行動的年輕人,這也是她今天能夠成功走進美國名校的重要原因。大洋彼岸是一個不同的多元世界,人種、環境、教育制度、社會運作以及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和中國都不盡相同,李峭寒同學未來的道路也不會一帆風順。但我堅信,這條未來的未知之路對於李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