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什麼在亂世中生存了下來,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勇氣是其中之一。在如此多的敗績中能夠一次次地捲土重來,沒有異於常人的勇氣是不可想象的。這也無形中為劉備增添了許多人格魅力。同時,那時的英雄人物不像現在的人那麼功利,頗有些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姿態,他們不因劉備屢遭敗績而棄之而去。人才戰略,成為劉備打天下手中永遠的砝碼。
但劉備的宿命在曹操南征時又回到了他失敗的輪迴中來。樊城之敗應該是劉備人生中最痛徹的一次慘敗。這場慘敗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劉備軍力畢竟微薄,儘管依附劉表有了一城半郭,但劉表實質上就是利用劉備作抵禦曹操的擋箭牌,根本沒有起到多少實質性的扶持作用。此外,諜報工作嚴重失職,是導致劉備潰敗的重要原因。劉備駐防的樊城與劉表的主營襄陽只有一水之隔,但劉備對河對岸的情況竟然一無所知。曹操南征,兵至宛城,劉琮遣使納降,這一切的變故劉備都是在許久之後才得知的。史書用“備乃大驚駭”五個字生動地記錄了現實對劉備的衝擊。北有曹軍南下,南有荊州納降,劉備在中間成了一隻困獸,如果不想坐等送死的話,只有向外逃竄,繼續流浪生涯。
劉備牽家帶口地開始了戰略大轉移。據《三國志》記載,劉備逃亡路過襄陽時,諸葛亮曾勸說劉備攻打劉琮,可得荊州。劉備則回答“吾不忍也”。這事被《三國演義》大肆發揮,成為劉備寬厚仁義的又一有力證據。但照當時情況來看,劉備即使攻打劉琮,也未必能立得荊州,畢竟荊州守軍數十萬不是吃白飯的,而且這些荊州軍已經向曹操獻了降書,見了劉備來攻還不殲之以向曹公邀賞?就算劉備攻下了襄陽,也未必能抵禦曹操南下的攻勢,到頭來還落得個困城而死,反而沒有了游擊戰的靈便。由此看來,諸葛亮早期的這個策略還真不怎麼高明,虧得劉備沒用。
這同樣的邏輯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劉備南逃要舍江陵而取江夏。劉備向南潰敗起先是以江陵為目的地的。江陵是荊州南部的樞紐,是荊州的錢糧重鎮,在劉表死去,荊州北部納土歸降之後,荊州的南部將領此刻猶豫未定,劉備南下或可曉以大義,與這些將領聯合,成為抵禦曹操的資本。但曹操何其聰明,早就料到劉備會南取江陵,於是“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劉備)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以如此快的輕軍急進並非為了速度解決劉備,而是怕劉備搶先抵達江陵,得到喘息的機會。劉備在當陽長坂一戰幾乎拼光了所有的人,不得不再一次拋妻舍子,只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逃了出來。劉備縱使經歷過萬千敗績,也沒有像此時一樣感覺與死神離得那麼近。而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關羽的水軍抵達了漢津,成功接應了劉備敗旅並渡過漢水到了東岸。在《三國志》劉備和關羽的傳記中,都用“適與羽相會”作為這次虎口脫險的描述。我們可以想象如果關羽的水軍晚來一步,劉備的步騎軍將全數被殲滅,那便沒有了之後的孫劉聯盟,沒有了以後的三分天下。
劉備“斜趨漢津”,不得已放棄了江陵而轉向東逃。曹操也在此時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他沒有立即組織水軍追擊劉備和關羽,反而不緊不慢地去收服了江陵和荊州南部諸郡,完全控制了荊州。他以為,只要控制了荊州,就取得了征服南方的全部條件。但他萬萬沒想到,這一戰後,他將再也沒有機會消滅劉備,而接下來的十幾年,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昔日的逃竄皇叔一步步坐大,直到能夠和自己分庭對禮。
東渡漢水的劉備在劉表的公子劉琦所駐守的江夏找到了暫時的棲身之地,但他並未能沉浸在僥倖逃生的喜悅中。當陽一戰葬送了他全部的步騎兵,若非趙雲盡力搶救,甘夫人和阿斗也淪入敵手。小說《三國演義》和電影《赤壁》都為趙雲解救出劉備這一獨子而倍加讚譽。其實,在阿斗被營救出來的同時,劉備的兩個女兒卻成了曹軍的俘虜。《三國志·諸夏侯曹傳》記載,曹操精銳衛隊虎豹騎的統領曹純就“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相比較兒子而言,這兩個女兒的生命竟顯得如此的低賤。
此時的劉備手上,只有關羽水軍萬人,和劉琦的江夏軍不足萬人。面對著對岸隨時可能過江的數十萬曹軍,靜坐就意味著等死。焦灼的劉備將目光投向了東方。
下一章:江東政權的前世今生
江東政權的前世今生
江東政權指得是孫堅、孫策父子開創,以長江中下游一帶為主要勢力範圍的割據政權。奠基者孫堅、孫策,東漢末年群雄之中出類拔萃的創業天才。其中孫堅凝聚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