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頁)
讀,“太爺眼裡有誰”指“抬爺寅李佑誰”,意思說曹寅或者李煦在戰場上保護過雍正,併為他吃苦賣命,叫他不要忘恩負義。“二十年”諧音反解是“四十二年”前。
據清史稿記載,雍正從軍的經歷只有一次。那就是1696年,康熙親征噶爾丹,諸皇子從徵,胤禛掌正紅旗大營。從這年後推四十二年,即1738年,這正是曹寅寫《紅樓夢》第七回的時間。解“頭裡”二字,“頭”上面兩點代表“二”,“裡”字繁體寫有“示”字旁,諧音“四”,反讀也是“四十二年”。
到此,由惜春身世牽扯出的紅樓“死節”,總算解開了。紅學界一直被這些謎團困擾,值得反思。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十一解 奇怪的藥方
無論古代醫學掌故還是民間傳說,利用藥方射謎的故事並不鮮見。先講兩則故事為大家醒醒悶。
從前,有個老中醫很保守,生怕別人把他的醫術學去了,丟了飯碗,所以平日裡慣用謎語形式開寫藥方。有一天,他給一個病人開了這麼一個藥方:(1)唯他不死三錢;(2)通曉老孃事三錢;(3)機構繁多五錢;(4)心懷宏圖五錢;(5)假期已滿五錢;(6)全面清帳三個;(7)劉關張結義五錢;(8)枉評先進二錢;(9)骨科醫生二錢;(10)紅色顧問三錢。
病人拿著這個藥方到處抓藥,不懂猜謎的藥店老闆當然不知道這十味中藥指什麼。其實謎底是:(1)獨活;(2)知母;(3)百部;(4)志遠;(5)當歸;(6)大蒜;(7)桃仁;(8)白前;(9)續斷;(10)丹參。這是一個現代版的藥方謎語,而且是反射,謎面言事,謎底才是藥,帶有調侃逗趣的意味,顯然為後世人附會成謎。而下面李時珍開藥方戲貪官的故事,卻是有史可查的。
據李時珍之子李建元《進本劃綱目疏》記載:李時珍曾任四川蓬溪知縣,後因有志於醫藥事業,毅然放棄仕途升遷,辭官回鄉,潛心編修《本草綱目》一書。
臨行前,接任的縣官設宴為李時珍餞行。席間,那新官說道:“素聞李公精通藥道,請代我開一劑補養之藥如何?”李時珍早就聽說這個新來縣官是個好酒色昏庸無恥之徒,於是佯裝允諾,要來文房四寶,揮毫開了一劑單方,只見箋上寫著:
柏子仁三錢;木瓜二錢;官桂三錢;柴胡三錢;益智二錢;附子三錢;八角二錢;人參一錢;臺烏三錢;上黨三錢;山藥三錢。
寫畢,揚長而去。第二天,新知縣將單方交給師爺代往抓藥。那精於文墨的師爺接過細看,反覆琢磨了一陣,然後支支吾吾地說:“大人讓李時珍罵了。”接著道出了其中原委。新知縣令一聽,直氣得瞪眼吹須。
平常人自然看不出此方有何特別之處,但若將每味藥的第一個字諧音讀下去,卻是一句咒人死的話:【柏木棺材一副,八人抬上山。】
曹寅在《紅樓夢》裡,自然受到歷史和民間傳說的啟迪,仿效前人掌故,多處借醫生給病人所開藥方,傳遞或表達他自己的思想內容。第十回末張太醫給秦可卿開的那副“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藥方,就是一例典型的“二牘”之文。此前我曾留給讀者去猜,至今沒有響應。紅學界提及此謎的大有人在,但真正解得其中奧秘的,可以說一個沒有,現在,我依舊按照諧音增字倒讀法解讀出來,供讀者玩味。
原文:人參二錢;白朮二錢土炒;雲苓三錢;熟地四錢;歸身二錢酒洗;白芍二錢;川芎錢半 黃芪三錢香;附米二錢制;醋柴胡八分;懷山藥二錢炒;真阿膠二錢蛤粉炒;延胡索錢半酒炒;炙甘草八分;引用建蓮子七粒去心;紅棗二枚。
解讀:【礽沒日,詔弘行,除逆起旨。連見雍,因昏霸朝幹,至抄舅,奔前說服。寅草焚火,遣兒校阿正。抄前日約三回,分把笏猜湊,子前日迷糊。鑲嵌三紙,方半欠。兄傳遣日,稍擺喜酒,倩爾生歸,欠,死抵數。前三令雲抄,偷遣兒輸,百歉兒孫。】
這段文字通俗解讀意思為:胤礽死的那天,曾召集兒子弘皙商量刺雍事宜。曹顒受父親委託,也多次面見過雍正,請求免於抄家,因權臣當道,干預朝政未果。不久,李煦家被抄,曹顒又四處奔走斡旋。曹寅看到事態嚴峻,燒掉了《紅樓夢》約三個章回的文稿,即十至十三回。後來事態平息,曹寅只好命兒子重抄校正,因原文焚滅,曹顒只能憑記憶猜測補述,嵌入三張宣紙,仍然欠一回半。後來聞聽李煦要從黑龍江獲釋回來,曹寅準備稍備喜酒慶賀,希望他能活著還鄉,當然沒有如願,李煦最終餓死在邊疆。後幾句是說,織造虧空一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