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輪到我自己了】因聯道:擬景或依門。酒盡情猶在。湘雲說道:“是時侯了。”【正是反撲的好時機】。黛玉說道:“這時侯可知一步難似一步了。”【再逼宮一次難度大多了】
大家注意,湘雲所對“庭煙斂夕棔。秋湍瀉石髓”,裡面有個“棔”字,拆“棔”為“木氏日”,諧音為“木死日”,“木”代“草”,“草”諧“曹”,意味曹寅死期來臨,顯然是句不吉利的話。“棔”又可解為“十八日死”,大家可能記得,當初弘皙計劃刺雍的日子,就定在十八日。黛玉曹寅聽了顯然不悅,所以說:“…這會子才說‘棔’字,虧你想得出。”後來書中又寫道:只聽那黑影裡嘎然一聲,卻飛起一個大白鶴來…“白鶴”諧音“白活”,是曹寅對自己歸結半生不幸、一事無成的感嘆,正好點出該詩哀傷人生無常的主題。
經我解讀,一直困擾紅學界涉及中秋詩的兩宗公案得以了結。第一是“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花魂”二字在不同的文字還有“詩魂”之說。我前文理解為曹寅罵胤眩��八闌輟保�鄣閌淺腥隙�叨加黴���靜淮嬖諼蟠�蠔筧舜鄹鬧�隆O衷詰靡災な蕩慫擋幻�!盎ɑ輟北局覆芤�籃螅��茴劷�吮盡胺倩�保�粲謾笆�輟保�蚴牆�吮盡八悍佟保��哂米植煌��饉家謊�6�承�昂焱餿恕保��顏庖患虻サ奈侍飧叢踴��闖齔て�舐奐右圓虜猓�嫻牟豢衫磧鰲�
第二宗公案,是第七十五回的兩句回前批。【庚辰: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庚辰:缺中秋詩俟雪芹。】這兩條批語的獨特點在於:它是《紅樓夢》兩千多條批語中,唯一標明確指時間,即指定“乾隆”年號,而其它則用干支標明。故反而被紅學界視為“不正常”,值得細究。既然“不正常”,說明其中有假,為什麼偏有人作為真話加以解讀和運用呢?有人就將其作為《紅樓夢》參考年座標,圍繞“乾隆二十一年”長篇累牘大做文章。誤認為“缺中秋詩”是真,但又不能指出“缺”在哪裡。種種可笑之舉,都陷入作者所設迷魂陣裡面,若曹翁在世,也必定要笑死一回。
秦人現以諧音、拆字法解讀出來:【乾隆王已攆,我閱,湊齊。爾對清,缺中秋詩,事寫清。】話裡的“王”字,拆解就是“二十”,合起來就是“王”。其它都是諧音。這句話實為曹寅交代兒子的話。意思說,關於弘皙逆案的文字,我已看了,現整理齊了,你校對清楚,只有後面妙玉續寫的十三韻還缺著,事情已經清楚。所言“缺中秋詩”,當指“十三韻”,一詩兩解,且須倒讀,非“鬼才”難為。因實在難作,估計曹寅當日沒有寫完結。
曹寅寫《紅樓夢》,歷經二十多年,與當時背景事件的發展,可謂同步進行。弘皙逆案爆發時,前八十回基本定稿,然這一事件非同小可,不得不寫,正好此前毀掉一些文稿,於是便有改寫相關回目(包括現在我們看到的七十五至七十八回)再鑲嵌進去的可能。當然,作大的改動已不可能,最後便選擇以詩歌夾暗語的方式,一者便捷,二者避免“攆帝”過程的描寫。這次的改寫,為後來流傳不同版本提供了直接證據,如列藏本的七十五回,沒有一條旨評與其它本相合,且原稿未分回。乙卯本有“乙卯(1759年)冬月”字樣,按我的觀點前推二十年,正好是1739年。估計這個本子的母本就來源於這年修改後的稿本。關於此類問題,我將留在後文討論版本源流時再作詳解。
第七十五回有幾條回前和回末評語也很有研究價值,現一併諧音解讀於後,以供大家研究參考。
原文:蒙回前總批:賈珍居長,不能承先啟後丕震家風,兄弟問柳尋花,父子呼么喝六,賈氏宗風,其墜地矣。安得不發先靈一嘆!
解讀:【家尊注,賬不能呈現,(若被)扣,不易整。假弘兄弟問六(指
第七節 奇文戚蓼生序 並非戚蓼生作
《紅學》“赫赫揚揚”,也算得歷經百載。作為研究一本書的所謂學問,國人所下功夫,比之《史記》、《春秋》,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熱熱鬧鬧,收效甚微。依我看來,只是打了一場亂仗。眼下,這場亂仗的性質,已演變成一場災難。不是在研究探討,而是在瞎猜、胡說、亂講。就象媽媽給寶寶講故事,只求精彩動聽,無須追究故事本末,真假有無。
將《紅樓夢》作為故事演繹,闡發聯想,愉悅大眾,未嘗不可,但作為學術研究,微言大義,務求真實可信。即便唐宋傳奇,明清演義,雖神乎其神,也有根有據。若一味信口開河,未免有愚弄黎民百姓之嫌。令人費解的是,學術界,文化界,大眾傳媒,至今仍然默許這種“紅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