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第1/4 頁)
從開原到寬甸,甚至是遼陽都司內部,到處都是李成梁的嫡系或是外圍,遼鎮真的是水潑不進,張惟功只不過個外來的,再強又能如何?無根無水,翻不出大浪花來。
一時間,李平胡和陶成嚳都哈哈大笑起來,便是一臉惶恐之色的李寧,神色也變的從容起來。
……
……
遼鎮上下的種種不堪,身處京師之中的人當然不會知道,在這座當時天下第一雄偉壯闊的大都市裡生活的人們,最關心的就是糧價,然後就是布價,再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開門七事,再就是鞋子,頭巾,除了這些身邊事外,便是拿天家和朝廷中樞的事噹噹談資,今日張閣老如何,明日某公主可能要尚駙馬了,或是哪一日皇帝要去南郊,可早早去御道兩邊看看熱鬧。
太平年間,生活在京城之中,除了最低賤的下九流和乞丐流民之外,這座城市的居民總歸是生活無憂,無需為什麼別的事情擔心,天下之大,別處地方是旱是澇,或是兵災大起,流賊海寇鬧事,這些事,自有朝堂之上的人去操心,尋常百姓是管不來這麼許多的。
但最近這幾日,京城之中,卻是如烈火烹油一般的熱鬧,那日兵部門前塘馬一至,提塘官當即臉上就變了色,立刻奔赴宮中報訊,不曾到天黑,闔城就多半聽聞到訊息了。
第364章 路祝
這個年頭,幾個知名的大奴酋,最出名的當然是俺答汗,其次便是這速把亥了,再下來是黃臺吉,炒花,圖門汗……當時的大明天下,最不太平的就是北疆,鬧騰的最厲害的就是這幾個奴酋頭目。
苗疆雖然也亂,官兵雖然一斬首一萬多,但根本沒有什麼出名人物,苗子們也根本沒有戰鬥力,倒是上述的幾個名字,俺答曾經兵臨京城之下兩次,現在好歹當了順義王,不再折騰了,但黃臺吉和速把亥兩個奴酋仍在犯邊,尤其以速把亥最為張狂。
這個奴酋的名氣之大,縱是京城之中最普通的百姓,亦知此人的兇名。
可以說,一直到幾十年後,建州興起,努爾哈赤的兇名才蓋過上述幾個,現在這會子,速把亥的名頭可不在後世老奴之下,聽聞他的死訊之時,頗有一些原籍在遼東或薊鎮一帶的居民自發的放了一陣子炮,噼裡啪啦的響的甚是熱鬧。
訊息傳來當日,朝廷便著遼東巡按親自前往遼陽勘驗首級真偽,畢竟是這般大事,鬧了笑話便不好了,至於遼鎮總兵李成梁強留張惟功不成,張惟功奮起反擊,三百騎擊兩千,陣斬奴酋的風聲,也是在順字行的有意散播之下,在京城內流傳開來。
隔了五六天後,遼東復奏回來,確係速把亥無疑,同時薊鎮也有奏報,泰寧部已經選出新汗,是速把亥之子把兒兔,這也間接印證了速把亥已經授首的事實。
訊息傳來,這一次四九城中,放鞭炮的人著實又加了許多倍上去。
今日是皇帝親往太廟告廟宣捷的日子,皇城之中百官雲集,儀衛甚重,普通的百姓當然沒有資格去皇城之內的太廟觀禮,不過並不妨礙自己放鞭炮慶賀,甚至是擺酒歡慶。
“爹,娘,俺告訴你好訊息,張少國公斬了速把亥的人頭,您二老的大仇報了。這些紙線不要儉省,想怎花就怎花。”
街角道口,今日就有不少燒紙錢的人,聽著話間語意,俱是與那速把亥有血海深仇的。
“大哥,速把亥那奴酋好歹是死了,你也可以安心瞑目了。”
“娘子,害了你和咱家小寶的畜生終是死了,也是不得好死,叫人割了首級去……英少國公,回家去我就替你立長生牌位,四時香火不絕!”
孫承宗和徐渭都是一頂唐巾,身著一襲青色長袍,儒雅萬分行來,沿途見著不少在街頭巷尾燒紙叩頭的,聽到的話,也大致是差不多的意思。
速把亥為患近三十年,苦害的邊民真的是成千上萬,這些小人物的悲歡離合當然入不得史官的史筆,但身處其中的人,無不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氣氛和大仇得報的欣喜。
京師距離薊鎮和遼鎮不遠,邊民之中當然有不少遷到京師居住的,但不論在京師紮根多久,當年的血親之仇,卻也是無論如何也忘不了的。
“今日學生才知道,為將者,亦能如此惠及生民!”
青年孫承宗一臉激動之色,鐵戟般的鬍子都是忍不住微微顫抖著。
他還是在親戚家居住當一群孩子的老師,這也是他定下來的宗旨,考中秀才後就出門遊歷,最佳的地方當然就是京師,他原本考慮在京師住上兩年,多看一些朝廷的事,為自己增長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