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交往,他自己這樣回憶:“當時共產黨批判逃離他們的學者,共分兩個型,一個是‘胡適型’,一個是‘錢穆型’。我對他們兩位,都分別加以注意。但胡適遠在美國,錢穆卻因陰錯陽差到了臺灣台中,使我先結識了他。”
“1952年錢穆應淡江英專(淡江大學前身)校長居浩然之邀在驚聲堂講演,不料天花板突然下落,錢穆受傷。那時徐復觀想在學術界插一腳,故拉攏錢穆,把錢穆接到臺中徐府養傷。後來改住存德巷一號。徐武軍是我好朋友,他受了徐復觀影響,課本以外知識知道不少,和我很談得來。他說,你李敖程度這麼好,我要帶你去見一個人,我問是誰,他說是錢穆,我聽了很高興。
“不久,他就跟錢穆約好,1952年6月15日,徐武軍帶我走進存德巷一號,見到了錢穆。錢穆身穿府綢小褂,個子很小,滿口無錫土音,乍看起來,長相與聲名不大相符,簡直使我有點懷疑眼前這位是不是就真是錢穆。他為人極為親切,對我們兩個高二學生,全無架子,聊起天來。我向他請教治國學方法。他說並沒有具體方法,要多讀書、多求解,當以古書原文為底子為主,免受他人成見的約束。書要看第一流的,一遍又一遍讀。與其十本書讀一遍,不如一本書讀十遍。不要怕讀大部頭的書,養成讀大部頭的書的習慣,則普通書就不怕了。讀書時要莊重,靜心凝神,能靜心凝神,任何喧鬧的場合都可讀書,否則走馬看花,等於白讀。選書最好選已經有兩三百年以上歷史的書,這種書經兩三百年猶未被淘汰,必有價值,新書則不然。新書有否價值,猶待考驗也。
“我去看錢穆的時候,手中拿著我的《李敖札記》第二卷,錢穆接過去,翻了一下,看到第一篇我寫的《梁任公上南皮張尚書書》,他很驚訝,問我梁啟超這封信的出處,我告訴了他。這件事,使我有兩點感想,第一,他不恥下問,真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風度,令我敬佩;第二,他竟不知道這封信的出處,他的學問的廣度令我起疑。
“錢穆翻完了我的札記,一邊誇獎我,一邊轉過頭來,溫和地對徐武軍說:‘你不如他’。我奇怪錢穆竟這樣當面教育徐武軍,也許他住過徐府,跟徐武軍很熟的緣故。 臨告辭前,錢穆約我再去看他。那時我家住存德巷十三號臺中一中宿舍,每天經過他門口,看他方便,可是我沒有再去。後來他回到香港。我在第二年(1953年4月14日)寫了一封信給他,表示我對他的感謝,並請他‘給我以指教’。我還問他兩個問題:《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第一四四頁雲:‘第四個禁地是新疆。因此地土壤肥沃,尚未開闢,他們要留作滿洲人的衣食之地,希望滿洲人到那裡去,故不許中國人前往,直到左宗棠平定回亂以後,禁令始弛,漢人才能隨便去新疆。’這一回史實,在羅香林先生的高階中學本國史下冊第二頁中,卻有如下地說法,‘先是清主寧,即位後改元道光,頗有圖治之志,既平回疆之亂,遂於道光十一年納將軍長齡之議,以回疆‘西四城’閒地,招民開墾,以裕兵糈,回疆始行屯田之法,漢民因是得盛徙其地。‘羅先生所述’納將軍長齡之議’一語,似有所據,與先生所云,時間上相差甚遠,不知何故?再者,《國史大綱》第三頁第十一行雲:‘美人安達生名此曰北京人’一語,他書皆作‘瑞典人’,不知何故?半個月後(4月29日),我收到錢穆的回信,全文如下:
‘李敖學弟如面:昨奉來書,知君努力學問,與日俱進,著能持之有恆,繼續不懈,將來必有成就,可喜可賀。學問之事,首貴有恆心,其次則防驕氣,小有所成,志得意滿,中道而止,雖有聰秀之質,犯此二病,終不能有遠到之望,唯立志高遠,始克免此。君尚在青年,向學伊始,故特以此相勉。能熟誦‘莊’書,亦一佳事,然‘論’‘孟’尤為重要,須時時玩索,心體力行。盼先就《朱子集註》細細研讀,勿以能讀過為了事。此乃學者所宜終身常誦之書。穆最近有《四書釋義》一種,亦在臺北出版,與《中國思想史》同收入國民基本智識叢書中,內有舊稿《論語要略》、《孟子研究》兩種,為初學治‘論’‘孟’者指示塗轍。最近又泛事《論語新解》,刊載於某雜誌,以後當按期郵寄。當知學問與德性實為一事,學問之造詣,必以德性之修養為根基,亦以德性之修養為限度,苟忽於德性,則學問終難深入,此層務盼注意。《近三百年學術史》若能細讀,可獲許多治學方法,恨手邊無此書可以相贈。所詢兩節,關於新疆漢民移植,羅書亦有據,然大量之流入乃在後;安達生為瑞典人,《史綱》系一時筆誤,未經校出也。《國史新論》短期內或可付櫻,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