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附中合作成立北大附中遠端教育網,大概是北大附中的量級比新東方差,投資的金額也沒有到能讓記者們“驚奇”的地步,所以並沒有大肆宣揚,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到當年聯想投資的微妙心理。
北大附網、新東方線上,加上此前FM365教育頻道從*自考辦爭取下來的成人高考電子商務課程網上實習專案,在入主贏時通4個月後,聯想資訊服務三點一線佈局中垂直網站的另一艘航母——教育編隊,也正式啟航了。當時正在積極運作中的垂直業務,還有旅遊,與國旅集團合資組建的國旅快捷公司已經簽署協議,只是由於在該公司中聯想只是小股東,又遲遲沒有開展網上業務,因此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贏時通投資3億元,新東方投資5000萬元,還有投在北大附網、國旅專案上的錢,以及此前FM365強力釋出花掉的幾千萬元,聯想投在網際網路上的錢就像壞了龍頭的自來水,嘩嘩直流。
與贏時通、新東方、國旅的合資成功,宣告聯想在垂直網站方向上的佈局大體完成。三點一線中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贏利”,找到了落腳點。
聯想當時三點一線的網際網路戰略看上去很美:接入(ISP)部門藉助於*的163平臺,把聯想每年幾百萬(2000年已經達到200萬臺)的電腦使用者透過捆綁銷售的方式,引入網際網路;聯想為接入使用者在網際網路的終點(也是起點)準備了一個入門網站,這個網站就是FM365,FM365負責聚集最好的內容和功能服務,吸引人流、留住人流,滿足“80%人的80%的要求”,在這個平臺基礎上提供網路廣告和電子商務。與此同時,聯想在人們最需要的領域提供付費的增值服務,比如證券、教育和旅遊,FM365把吸引來的巨大人流倒給垂直網站,垂直網站和接入實現的利潤再來補貼入口網站的虧損。如此三點一線,構成聯想資訊服務的一局棋。
當初打造三點一線,是從聯想天禧電腦主打概念“網際網路上新生活”開始的,就像列車不能沒有終點,而這個終點理論上說又必須是網上衝浪的起點,所以它只能是一個入口網站。以聯想一年幾百萬臺的銷量,比第二名多出5倍的市場佔有率,誰都知道應該好好利用。另一方面,入口網站不掙錢,但看來能掙錢的垂直網站又不吸引眼球。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更加奇怪的FM365(2)
聯想當時的分析是,這就像10年前中國的零售業,百貨商場最發達,裡面什麼都有,那時的香港已經開始流行專賣店了,穿衣買鞋要講究品牌,那時要跟中國的老百姓談這些,他們肯定不感興趣,什麼品牌不品牌的,有衣服穿就不錯了。但是隨著人們對物質需求越來越高時,也會開始挑剔,所以明天的中國專賣店也一定會很發達。當時的國內網際網路商業的發展還處在“大商場”階段,但賺錢還得靠去扶植那些做小、做深的專業網站,而此時專業網站人氣不足的劣勢恰好可以透過“大商場”的人流來彌補。看上去還真是這麼回事情。
不過,等三點一線的全圖照亮的時候,並沒有出現當初想象中的效果。
最先出問題的是垂直網站:贏時通、北大附網、新東方線上,最後都是以合資合作的方式建成的,FM365變成了YESTOCK,新東方的網站叫TOL24。聯想擬議中的是以365為統一字尾來形成網站群,證券的垂直網站計劃叫FN365,教育的垂直網站應該是SCHOOL365,至少在聯想當年關於網際網路的華中園會議的記錄裡是這樣寫的,但這個SCHOOL365最終沒有出現。三點一線破局,把FM365一下子置於尷尬的境地。在三點一線的佈局中,接入和垂直網站都是贏利點,而FM365則是站在這中間的連線點,負責倒入人流和保持“客流量”。如今垂直網站“分家單過”了,接入也有自己的小算盤,FM365成了累贅。
接入這塊也很快出了問題,FM365和接入是並行的業務部門,各自為政。這種情況,據說在聯想其實並不多見。在沒有實行矩陣管理的時候,楊元慶也有一套辦法,讓業務領導人既能專注自己的部門,又有宏觀協調、把握。比如當時負責臺式電腦的副總裁劉軍,同時還要負責產品鏈;當時負責膝上型電腦的副總裁喬松,同時還要負責供應鏈,透過橫和豎兩個維度,楊元慶把聯想的各個業務緊緊地捆在一起。
但這種方法在資訊服務事業部卻似乎不太見效,雖然形式上聯想FM365的總經理楊潔也管整個部門的市場,聯想另一位FM365的高管荊宏也管整個事業部的一塊,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