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麼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的問題就又一次浮出水面,周人與他們不同族。
似乎對於周留下的文化毫不留情地毀滅的秦始皇假如是個商人後代就可以解釋他的諸多行為了。他毀壞了許多,但他開創了到“泰山”封禪的風氣。在我看來,“泰山”就是商文化的經典之經典。我懷疑泰山之“泰”實際上就來自於腓尼基的兩大代表城市之一:“Tyre”(譯為“推羅”、“蘇爾”或“提爾”)。Tyre這個城市在腓尼基文化中非常重要,“腓尼基紫”曾經因為這個城市而被命名為“Tyrian Purple”,非常明顯的是,tyre可以翻譯為“泰”。
迦南與中國(3)
“泰”從甲骨文造字開始就“從水”,也給這個解釋以一線光芒,腓尼基人就是“水上民族”。泰山是最初在汪洋大海中航海到中國北方的一個燈塔,所以泰山曾經具有的神聖意義並不是從秦始皇這裡奠定的,而是從遠古的某個海洋民族奠定的。
腓尼基人還有把自己的城市建立在懸崖峭壁的習慣,他們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敵人的襲擊,後來的中國人有崇拜山的習慣,並且有把廟宇建立在峭壁的習慣,是不是也是這方面的繼承呢?
地理上的迦南核心在今天的巴勒斯坦,其邊界其實隨著不同的歷史時期不盡相同。今天人們說到“迦南”通常可以指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以及敘利亞,但偶爾也會單指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地區。
有一種觀點認為,迦南人實際上由兩部分人組成:當地人與外來移民,當地人叫外來人為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今天的“中東人”實際上就是以迦南人為核心發展出來的族群。一般情況下迦南人指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他們之前被稱呼為是Amorite人,有人說他們從東北方而來 。在大約3000年前左右,迦南人與腓尼基人是一回事,並且這一時期猶太人佔據了整個迦南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腓尼基人最早生活在薩巴王國,就在我們已經很熟悉的紅海。在一些古書裡稱腓尼基人來自“厄利垂亞海”,這是“紅海”的古名,不過也有人認為“厄利垂亞海”在古代泛指紅海、印度洋與波斯灣。“厄利垂亞”是一個小國家,在1993年才從衣索比亞脫獨立出來,它直接面對紅海,與今天的葉門相對,曾經是薩巴王國的一部分。
許多考古學家認為,腓尼基人是不能從迦南人中分離出來的,他們就是從沿海逐漸培養出來的一群具有超強航海能力的族群。
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這樣的人堅定地認為,腓尼基人的形成一定與一些外部因素有關,尤其與以色列人有關,核心與“但人”有關,並且牽涉到生活在“朋特國”(索馬利亞)的“但人”部落。 他認為腓尼基人的老窩就在“朋特國”。也難怪今天的索馬利亞人會認為他們才是腓尼基人的後裔了。
無論怎麼說,無風不起浪,奔著“嚴謹”的態度,對類似的線索寧信其有,不能信其無。
有關這個線索,一個有趣的詞彙連結可以參考:Land of Punt;Puntite;Punt;Pont;Phunt;Poenit;Po。
許多人也認為腓尼基人發展的頂峰是公元前1200…800,具體原因不清楚。但這段時間卻是中國西周的歷史。我在《鎖定兩海》中認為中國的西周與亞丁灣這裡的薩巴王國有關。
有人會問我,一會兒你認為商朝與腓尼基人有關,又過一會你認為他們與西周有關,並且西周可是推翻了商朝的啊,怎麼解釋?
這個疑問很好,我們是否可以如此設想:在地中海沿岸發展時期的腓尼基人是早期,其代表文字為腓尼基字母,時間從大約3800年前開始;在紅海時期發展的是晚期腓尼基人,他們從大約3300年前開始,其代表文字為“原始阿拉伯文字”和“南阿”。這兩個群體代表了不同的利益,前者更多傾向於商朝,後者更多傾向於周朝——更細的劃分是從“後商”開始,並且很可能在薩巴王國這裡腓尼基人與“但人”結合。
腓尼基人的權利結構建立在這三個基礎之上:國王、寺廟神職人員、###會。 以Byblos為核心腓尼基人開闢了地中海與紅海的海上道路。 Byblos受到連續不斷的攻擊,在大約公元前1000年Tyre和Sidon建立。從此腓尼基人開始以城邦制王國而聞名,同時他們就常常被稱呼為Sidonia或Tyria,後來腓尼基人在一個又一個輝煌戰果取得後,他們與迦南人一樣成被稱為Zidonians或Tyrians。我懷疑這兩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