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盡力做好事情。";
如果經常聽到這些話,你就可以確定這個組織的性質了,他們的這些建議清楚地表示:所定的成就標準太低。他們只求低水準,甚至更低的水準。二流主管發給三流職員的指示,也以最低目標為準繩。
不求高水準,“永遠保持第三流”的座右銘,以金字刻在他們的大門入口處,三流水準已經成為所有工作的指導原則。
他們將進一步放低目標,以便讓所有的目標都能達到。
結果他們變得更加自滿,並且自鳴得意地說:“我們的主管是一個明智的人,他從來不多說話——那是他的性格,他也很少犯錯誤。”“在這裡,我們不太相信什麼才華,那些聰明人多麼令人討厭,他們擾亂既定的慣例,提出我們從來沒有試過的各種各樣的新計劃,而我們只要擁有簡單的常識和合作的精神,就可以取得輝煌的成就。";
事情進一步發展,組織也進一步惡化,高階人員不再透過與其他機構的比較來誇耀自己的效率。他們已無視其他機構的存在,不再光顧餐廳的食物,而寧願帶三明治上班。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瞭解英國的人都知道,那裡的出版社向來是以雜亂無章的環境而聞名的。一個人走到顯然是入口處的地方時,會被引導向屋外走,繞過一座建築物,走下一條小巷,然後再爬上三段樓梯,才到辦事處。
當飽覽過出版社的破漏與雜亂無章之時,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那些外表既整齊又方便的建築物時,心情不禁萬分舒暢。
那些銅和玻璃製造的外門,對稱地立在正門的中央,擦得發亮的皮鞋在光鮮照人的地板上輕快地滑向閃閃發光的電梯。彬彬有禮的接待員以鮮紅的櫻唇向冰藍色的電話聽筒嬌滴滴地說話,當她看見來拜訪的你時,會主動招呼你坐在電鍍的扶手椅子裡,以迷人的微笑告訴你:“請您稍等。”
從電梯往上看,你會發現寬大的走廊如何伸展到A、B和C部門,關閉的門內時而傳出有規律的打字機聲音。
帕金森定律(4)
一分鐘後,你來到董事長的面前,陷在他的地毯裡,被大人物的不斜視的目光催眠著,並被掛在牆上的巨大畫像嚇唬著,你會覺得終於找到了真正有效率的工作環境。
但是,當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時,會讓你大失所望。
一些公司通常用佈置的富麗堂皇的辦公室來虛張聲勢,以掩飾他們即將破產的命運。
因為在業務繁忙的時候,人們就沒有時間去佈置他們的辦公室。只有在所有的重要工作都已完成後,人們才有時間這樣做。
所以,對一般的旅客來說,在參觀聖彼得教堂、羅馬和梵蒂岡時,眼見那令人敬畏的景觀,就自然會聯想到教皇至高無上的權威,暴君在暴跳如雷地詛咒,明君在此修訂律法等。
但只要翻開導遊小冊子,旅客就會知道:真正有勢力的教皇是在這些大廈建好之前的事,而且,他們經常不住在那些令人肅然起敬的宮殿裡。而後世的教皇已經失去大半權力,在這些建築物完成時,他們幾乎已經被遺忘得一乾二淨了。
要證明這個理論並不難,讓我們以國際聯盟的歷史為例。1920年到1930年這段時間,人們對國際聯盟抱著極大的期望,但到了1933年,卻徹底讓人們失望了。國聯宮無疑是一座卓越的建築物:秘書處、會議室、大會會場和餐廳等都經過精心和周詳的設計,各方面都是獨出心裁、匠心獨運。但就在1937年國聯宮投入使用的時候,國聯已經名存實亡了。
也許有人會將凡爾賽宮排除之外,這座巍峨壯觀的龐大建築,是在法王路易十四王朝頂峰時建造的。這並不是事實的全部,雖然凡爾賽宮象徵著那個時代的勝利精神,但它的完成期基本上是在該王朝即將結束的時候,一部分工作是在下一王朝才完成的。
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路易十四的豐功偉績主要是1679年以前的事情,到1682年登峰造極,而到1685年,其政權就已經開始走向衰微。路易十四來到凡爾賽宮時,其權勢已經趨向沒落了。
無數事例證明,如果新機構的成立,伴隨著諸多高階官員的產生以及特殊建築的建立,就足以讓這個機構迅速滅亡。它不能生根,因為沒有土壤;它不能自然地成長,因它已經長大;它不能開花,更不用說結果。最終,它會被自己的完整無缺悶死。
不堪“辛勞”,退位讓賢
一個機構,如果他(X君)在該退位的時候還表現出傑出的領導才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