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搖⒂霸骸⒗矸⒌甑嚷叫��龐�怠S捎詮ぷ仕�礁摺⑸�畋憷��嚼叢蕉嗟睦投�τ咳胍掖濉S謔荁公司抓住這一機會,開辦了金屬加工企業和地產公司,興建了學校。雖然銅礦的儲量在不斷的開採中一天天減少,但乙地卻越來越繁榮富裕,銅礦也不再是乙地唯一的經濟支柱。
我們可以從上述兩個故事中看出,足夠的勞動力資源和勞動力所產生的消費,會直接對經濟起到支撐的作用,使經濟處於繁榮的態勢之中。
中國自古就重視勞動人口對國家經濟的推動作用。管仲輔助齊桓公時極力鼓勵人口增加,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婦人十五而嫁”,促使青年男女早婚早育。孔子更明確地堅持“地有餘而民不足,君子恥之”的觀點,鼓勵增加勞動人口。這一切都可以用一個現代經濟學名詞來加以詮釋,就是“人口紅利”。
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適合勞動年齡的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有助於國家經濟的發展,形成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
中國目前的人口年齡結構,就處在人口紅利階段。據統計,近幾年我國每年可供給的勞動力增長量達千萬,保證了經濟增長中的勞動力需求。由於人口老齡化高峰尚未到達,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使新生兒數量減少,少兒撫養投入佔國民收入的比例降低,老年人多數有多個子女,贍養老人的壓力也相對較小,整個社會呈現出家庭及社會保障性支出負擔相對較輕,財富積累速度較快的狀況。
在這個階段的初期,由於勞動力供應充足,所以經濟體系中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居多,就業率有所增長。在就業率增長的過程中,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同時由於可支配性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較高,隨之出現了較強的社會物質需求,這種需求反過來又會繼續推動經濟的高速發展。
從理論上講,任何一個實現了上述人口結構轉變的市場經濟國家,都會出現人口紅利現象。早期西方發達國家由於人口轉變時間較長,縱深計算達到近一個世紀,所以經濟發展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走勢。而以東南亞國家為代表的許多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則用了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近百年的歷程,其中人口紅利因素的貢獻率達到30%~50%。據統計,新大陸的人均GDP增長率比舊大陸顯著提升的部分,其中90%~100%可以歸功於新大陸在人口結構方面所具有的優勢。
人口紅利——抓住投資的時代機遇(2)
日本是亞洲最早實現人口結構轉變的國家,同時也是亞洲最早出現經濟騰飛的國家。整個人口紅利的持續時間,從20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結束,延續了60年左右的時間。其中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GDP曾一度超越美國。可見,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絡。
但並非只要存在人口紅利的條件,一國經濟就一定會突飛猛進地增長,並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的關係,更多地是給經濟帶來一個發展的契機,在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的時候,給予一定的推動力。而能把這個契機利用到什麼程度,還要看國家出現人口紅利現象時的客觀情況。比如,同樣受人口紅利因素的推動,亞洲相對發達的新加坡與相對落後的越南,人均GDP水平懸殊,前者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而後者仍是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
人口紅利的產生,需要以良好的人口結構作為基礎,但人口結構是不斷變化的,不具有穩定性。任何一個國家,也都不可能具備支撐人口總數無限增長的條件。當人口總數達到一定程度時,就不具有快速增長的可能了。對於處在人口紅利期的發展中國家而言,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口平均壽命大大延長,這就必然會使老年人在人口總數中所佔的比例逐漸提高,家庭贍養方面的支出不斷增加。同時,曾經創造人口紅利的適齡勞動者也將逐漸變老,此前作為社會經濟發展推動力的高比例勞動人口,將轉變為消費性人口,這會給社會保障帶來較大壓力,從而使“人口紅利”轉變為“人口負債”。可見,人口紅利是不具有持續性的。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人口紅利也可以看作一種透支未來社會資源的行為。所以,處在人口紅利期內,不應忽視今後將要償還的債務,而應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促進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並在人口老齡化程序加劇之前,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這樣才有可能實現從人口紅利期到人口負債期的平穩過渡。
改革開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