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輿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國人對此悲痛萬分,賦《黃鳥》之詩,唱道:“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意思是,青天呵,怎麼將這麼善良的人給殉葬了?如果可以贖命,我們寧願出一百條命將他們換回來!
秦穆公死後,其太子罃代立,是為康公。
筆者賦詩一首曰:
唯才是舉扶社稷
寬厚仁義解危機
崤山之戰改方針
西戎霸主秦穆公
楚莊王熊旅傳記
春秋時期楚國君主,郢都(江陵紀南城)人,楚穆王之子,春秋五霸之一。羋姓,熊氏,名旅,又稱熊侶。在位期間(前613~前591)非常重視選擇人才,先後得到伍舉,蘇從、孫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將的輔佐。莊王初年,楚國發生貴族暴亂,鄰近的群蠻等也乘機騷擾。莊王平息亂事,在內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賞罰分明,群臣和睦,百姓安居樂業,國力日益強盛,為取得霸業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611年,楚莊王攻滅庸國。公元前606年,莊王伐陸渾之戎(今河南伊川一帶),陳兵問鼎於周郊,以示有吞周之意。接著又破陳圍鄭,晉出兵救鄭時,兩軍大戰於邲(今河南鄭州北),晉軍敗績。此後魯、鄭、陳、宋等中原國家先後歸附楚國,當時先後有五個國家稱霸中原,以楚國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產最豐,文化最盛。楚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楚國在城濮給晉國戰敗以後不久,楚成王就被他的兒子商臣害死了。這可是算是給中國歷史弒父奪位開了個先河,成王的君位便是殺兄所得,而最後被親生兒子害死,也可以算是因果報應。楚成王在立嗣問題上曾遭受過鬥勃的反對,鬥勃認為商臣缺乏仁義,野心勃勃。這事被商臣知道後就找了個通敵賣國;收受賄賂的罪名把他殺了,成王過後方知冤枉了好人,於是想改立太子,被商臣得知;於是開始緊急策劃起來,一天晚上,趁著老爸病重的時候,開啟武器庫,把自己的手下武裝起來,神不知鬼不覺地衝進楚成王寢宮,一進門就把繩子扔在楚成王腳前,說:“爹,我們給您送終來了,您歲數實在夠大的了。”老人家一聽,老淚縱橫,心裡全明白了,兒子是嫌自己活得太長。但他還不想死,要求死前叫人煮一隻熊掌吃,好拖延時間,等待救兵。可商臣不吃這套,說道:“老爸,您老就留著點肚子到地下再吃吧。”萬念俱灰的楚成王就這麼被兒子逼死了,商臣繼位,是為穆王。楚穆王對失敗不甘心,抓緊操練兵馬,發誓要與晉國決一雌雄。他首先將附近的幾個小國兼併了,又將中原的陳、鄭等國拉了過去。周頃王六年(公元前六一三年),楚穆王正要雄心勃勃發憤大幹的時候,突然得暴病死了。他的兒子旅即位,就是赫赫有名的楚莊王。
晉國見楚國忙於辦喪事,晉國又重新會盟諸侯,訂了盟約,隨即將楚國拉過去的陳、鄭等國又收回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這一下,楚國的大臣們全急了,要與晉國決戰。但是,楚莊王仍無動於衷。即位近三年以來,他整天打獵、喝酒,不理政事,還在宮門口掛起塊大牌子,上邊寫著:“進諫者,殺毋赦!";”這一天,大夫伍舉進見楚王。楚莊王手中端著酒杯,口中嚼著鹿肉,醉醺醺地在觀賞歌舞。他眯著眼睛問道:“大夫來此,是想喝酒呢,還是要看歌舞?”伍舉話中有話地說:“有人讓我猜一個謎語,我怎麼也猜不出,特此來向您請教。”楚莊王一面喝酒,一邊問:“什麼謎語,這麼難猜?你說說。”伍舉說:“謎語是‘楚京有大鳥,棲上在朝堂,歷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好難解,到底為哪樁?您請猜猜,不鳴也不翔。這究竟是隻什麼鳥?”楚莊王聽了,心中明白伍舉的意思,笑著說: “我猜著了。它可不是隻普通的烏。這隻鳥啊,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等著瞧吧。”伍舉明白了楚莊王的意思,便高興地退了出來。
過了幾個月,楚莊王這隻大鳥依然故我,既不“鳴”,也不“飛”,照舊打獵。喝酒欣賞歌舞。大夫蘇從忍受不住了,便來見莊王。他才進宮門,便大哭起來。楚莊王說:“先生。為什麼事這麼傷心啊?”蘇從回答道:“我為自己就要死了傷心。還為楚國即將滅亡傷心。”楚莊王很吃驚,便問:“你怎麼能死呢?楚國又怎麼能滅亡呢?”蘇從說:“我想勸告您,您聽不進去,肯定要殺死我。您整天觀賞歌舞,遊玩打獵,不管朝政,楚國的滅亡不是在眼前了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