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2/4 頁)
體裡面,鄧鴻正在和幾個陸戰隊員操作著一部鐳射指示器,一道鐳射束打在城牆上,然後向空間反射,幾分鐘之後,一架艦載機掛著鐳射制導炸彈飛抵目標上空。
那架殲25投下了一枚200千克級的鐳射制導炸彈,當炸彈離開載機的時候,彈體內部的鐳射陀螺儀開始了工作,指引炸彈向著預定的方向滑行,這種炸彈採用了低阻力的外形,在空氣中可以滑行很長的距離。
在滑行的同時,位於炸彈頭部的鐳射接收器開始搜尋指示器發出的鐳射,炸彈很快鎖定了目標,彈體內的電機開始根據目標的方位調整彈身上的控制舵面,在空氣的推動下,炸彈的滑行方向指向了城牆。鄧鴻他們瞄準的是城牆的根部,當炸彈在這個位置爆炸的時候,能夠儘可能大地毀壞城牆,炸彈帶著風聲,如同一道閃電撞在了城牆的根部,一身悶響之後,騰起了一片濃煙。
等到濃煙減弱的時候,鄧鴻他們驚訝地發現,城牆居然沒有崩塌,而是在牆根的位置上開出了一個大缺口,所以鄧鴻他們決定,在缺口的位置,再來上一枚炸彈。
鐳射制導有一個最大的弊病,就是鐳射在雨雪天氣和有煙霧的情況下是無法使用的,所以要想再次用鐳射器指示位置,必須等到煙霧散盡,他們並沒有等得太久,當煙霧散盡的時候,一枚炸彈從缺口的位置一頭扎進城牆,巨大的爆炸,把城牆掀開了一個十米多寬的口子!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城內居然傳來了響徹雲霄的歡呼聲!
原來,日軍在外圍防禦陣地丟失之後,為了防止清軍在牆根下面埋炸藥炸塌城牆,把全城的老百姓都集中起來,拿著沙袋,沙袋不夠就用布,衣服包上土,一但城牆被炸開,就立刻撲上去堵缺口。
而日軍還有一個險惡的用心,那就是,清軍炸開城牆之後,一定會從缺口衝進城,這樣一來,那些堵在缺口處的老百姓就成了第一道屏障,到時候,城內的日軍可以往外開槍,城外的清軍投鼠忌器,不敢開槍!
老百姓飽受日軍的欺負,現在見到城牆被炸開,知道解脫的日子要來了,所以發出了歡呼!
清軍士兵顧不上琢磨歡呼聲是從哪裡來的,他們端起槍就衝了上去,城牆上的磚石被炸得散極了,所以他們沒費多大的力氣就進了城,令他們意外的是:城中只有一群扛著沙袋的老百姓,連日軍的影子都沒見到。
原來,按照以往的經驗,攻城方想要炸開城牆,必須先派人接近城牆,這個時候就很難不被守軍發現,守軍會立刻做出反擊,所以在城牆的攻防戰中,炸城牆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可是這次林遠設計的炸牆行動,卻是從天上來的,日軍毫無防備,所以缺口的地方根本沒有多少守軍。
日軍的反應速度還是很快的,他們的快速反應騎兵立刻向缺口奔來,可是跑到半路,卻驚訝地發現,路上突然多出來好多沙袋堆,那些沙袋堆又高又亂,戰馬實在是過不去,日軍開始想不通了,難道林遠提前派兵進了城,把沙袋堆在路上,阻攔自己的去路嗎?
239 調虎離山
老百姓見到清軍進城,儘管清軍士兵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形象不太好,可是總比鬼子強,所以別提多高興了,於是把手中的沙袋盡情堆在路上,硬生生擋住了日軍的騎兵。
於是日軍的騎兵只能繞路,可是繞路的時候,清軍就已經趕到了,雙方就在街頭展開了遭遇戰,為了能夠一次就把從缺口入城的清軍趕出去,所以日軍的騎兵數量比較多,而狹窄的街道讓他們無法展開戰鬥隊形,一時間手忙腳亂,等到日軍騎兵從馬上下來,拉開陣勢,已經倒下去幾十個了。
巷戰之中必然要佔據建築物,以建築物為掩護對射,街上的民房和商鋪都上了鎖,清軍士兵過去拍門,用漢語叫“開門”,裡面的人迅速就把門開啟了,而日軍就慘了,他們在外面推門,裡面的老百姓根本不給他們開門,這個瞬間就有幾個鬼子被射倒在地。日軍一見裡面的人不給開門,或是掄起槍托狠砸,或是抬腳猛踹,可是那門卻紋絲不動,原來老百姓為了不讓鬼子進屋,把桌子,櫃子都堵在了門上,就這樣,日軍士兵有很長時間暴露在清軍的槍口之下。
更多的清軍士兵從側翼迂迴到日軍的後方,在那裡他們使用了迫擊炮,一時間騎兵陣地上彈如雨下,馬的嘶鳴聲和人的慘叫聲混成了一片。
大山岩本來以為堅固的城防怎麼也能守上一個月,可是沒想到這麼快城牆就被炸開了一個大口子,清軍潮水一般湧進來,他隱約覺得自己又要輸了,他急忙命令日軍去堵住那個缺口。
就在日軍的步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