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點摘錄下來,放在明顯的位置。因此,它的影響力既是顯而易見的,又是難以估量的。許多人看到了這本書如同看到了親人一樣,紛紛發表留言。網友A說:“謝謝李銀河老師,如果要是沒有你,我很可能活不到今天。”網友B說:“我是一位異性戀者,以前對同性戀者也有過反感和歧視。但是我自從看過《同性戀亞文化》後,我瞭解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人。除了性傾向與我們不同之外,其他方面是和我們一樣的。也都渴望愛情,我們應該理解他們、尊重他們、不能再歧視他們。”網友C說:“ 我是一位同性戀者,是在國家機關工作的一位幹部。我不願作違背良心、不負責任、不道德的事………結婚、成家、生子。那樣既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也是對妻子不公平。我想與自己真正相愛的人一起生活。但是,我擔心我的母親會很難接受。經過激烈的心裡鬥爭之後,我覺得讓她看看李銀河的作品《同性戀亞文化》。她看了之後,明確支援我的生活選擇。她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有時候,她與認識我的老同志們講到同性戀,還以我作例項。她說,你們也認識我的兒子,他在中央機關工作過很長時間,政治原則強,工作表現好,很踏實。他有什麼不正常?”網友D則說:“起初,我以為只有自己過著苦難深重的生活。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原來世界上竟然有那麼多人和我一樣,遭遇屈辱、苟且偷生。我們該怎麼辦?李老師,您一定要想想辦法,救救我們吧。”還有的網友留言說:“我是李銀河女士的崇拜者,她溫柔的筆調中透著寬容與博學,更難得的是她獨特的智慧!希望李銀河以後能寫出更好的有關此類研究的作品。”上面的幾種留言比較典型,是對李銀河持支援和讚揚的態度,這類留言的數量很多。當然,反對的聲音也不少,形成了兩種力量相互對峙的局面。反對的意見認為,同性戀不能生育,違反自然,噁心、變態等等。筆者並不認同這些觀點,《同性戀亞文化》已經對這些觀點進行過批判,筆者還是覺得後者更有道理。還有一類人,他們態度蠻橫、言語惡毒、對李銀河進行詛咒和人身攻擊。比如他們詛咒李銀河斷子絕孫、遲早遭報應等等。對於這類人,沒有與其理論的必要。也正是由於他們的存在,世界才變得野蠻而可惡。他們的行為應該是文明社會所應唾棄的,所以,文明社會才會存在法律,懲罰那些不文明的人。而他們的行為已經觸犯法律,所以如果有關部門想要懲罰他們,筆者完全支援。
下面,筆者針對《同性戀亞文化》這本書本身做些簡要的述評。先說說它的成果。第一,它指出了中國同性戀人群的數量,3900萬至5200萬。第二,它指出了同性戀,在古今中外都廣泛存在著,並不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同性戀的比例在各種不同文化中大致相同、並保持穩定,並不是國外性自由的產物。此外,動物中也存在著同性性行為。第三,它介紹了國外對同性戀態度的一次次變化。其中第三次轉變尤其引人注目。它說,在現代,由於同性戀解放運動的影響,同性戀者在許多國家都獲得了合法地位,人們對同性戀的態度變得更加寬容,認為它只不過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同性戀作為一種性取向不僅是正常的,而且是自然的。第四,它明確地亮出了對同性戀的看法。它說,同性戀是一種屬於人類中的一小部分人的自然和正常的性取向。這四個部分環環相扣、緊密相連,是作者進行觀點推論的必要條件。
除此之外,這本書還有許多社會學價值。關於這本書的社會學價值,筆者分了三個方面來談。首先它達到了作者寫作時的初衷。李銀河的寫作初衷是要求有所發現,就這點而言,《亞文化》完全達到了。它發現了同性戀者的生活狀況、交往方式等等。比如交往方式吧,書中說同性戀者之間靠眼神就能夠相互辨認。“同性戀者的眼神有渴望感”,“當你注視他時,他也注視你”。他們眼神交匯時,會有觸電的感覺。第二,李銀河的某些研究不僅填補了中國的空白,甚至填補了世界的空白。比如書中談到,迄今為止,世界上對同性性行為、人際關係及其文化都有不少研究,但對同性戀的感情方面的研究卻甚為少見。於是,李銀河就在這方面下了很多工夫。她列了一章專門研究這個問題。李曾到美國系統地學習過國外的社會學理論,所以她的寫作有能力“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第三,李銀河的研究中有很多本土化的成果。比如國外的專家就問李銀河,你們中國同性戀者的情況與國外有什麼顯著的區別嗎?李銀河就回答說,你們國外的同性戀者大都不結婚(指與異性結婚),而中國的同性戀者則大多不得不選擇結婚。這是因為他們承受的文化壓力要大得多。中國人一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