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要原因是本地企業力量薄弱;雲南煙進來的早一些,先有紅塔山、紅梅,再有紅河;東北已經有這樣的說法“愛情受折磨、抽根小紅河”!可見外來品牌已經在人們的心理上建立了形象。要在這種情況下推廣四川的品牌,何其容易?!但川菜、火鍋不是在這裡很火嗎?川酒也是名聲在外的,川煙也應該具有這種市場穿透力!想到這裡,姜燦不禁感到一絲的振奮。
要得到銷量,先要表現一下酒量—已然成為普遍的商業交際;遠不止菸草行業如此。
與東北人的酒局在一處叫“豐收菜”的大棚菜地餐廳展開。“豐收菜”叫得名副其實,正如四川那些以苗圃為環境、以農家菜為招牌的“農家樂”一樣。進門處是玉米、辣椒圍合成的長長的拱形走廊;餐廳就設在蔬菜大棚的旁邊,全玻璃採光大廳,少不了用些被面一樣的大花布裝點。
對方的領導是一副人高馬大、大肚能容的派頭,上得前來,緊緊握住姜燦的手,客氣地說:“姜總,勞您大駕,親自到我們這兒指導工作!”姜燦很感激這種熱情友好的見面—並不像傳說中的東北人!
但酒局正如想像中的情形:小杯換成大杯,啤的換成白的,白的不過癮又做成“深水炸彈”!冷盤還未吃完、大菜還未上來,姜燦只覺得一股涼氣從腳底板抽到頭頂、一股酒氣橫在中間打轉。正如片區經理所言,要在酒上打倒東北人,是不可能的事了。幸好不是來賣酒的,只是來賣煙而已,也許沒必要在酒上鬥狠;況且,人家這般地喝酒,說明他對於我們還是歡迎的!
姜燦不失時機地拿出自己的產品,請對方品嚐。得到的答覆是:“感謝、感謝,前期對你的兄弟們招待不周,請多包涵。我們的意思是想考驗一下,看你們到底有沒有誠意在東北這旮用心幹。市場不是一天兩天能開啟的,你們要有耐性、要有投入。”
姜燦覺得話很切題,就討教道:“您對這邊市場熟悉,您覺得我們要如何投入?耐性是肯定有的、也決定扎穩了幹!”
領導點上煙說:“要在品吸上投入,東北人對雲南煙勁頭大、菸草好的印象根深蒂固。其實我們行內人都知道菸草原料大家各地都搭配著用,那要根據配方和口味來定的;但老百姓不知道這一層!川酒雲煙、川酒雲煙,喝酒喝四川的,抽菸容易想到雲南的。你們產的煙也很好,但需要讓大家接觸到,有機會品嚐。我覺得產品是最好的廣告,品吸面越大越好;當然,品吸是需要投入的!”
姜燦表態道:“我們建立專門的片區,就是想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搞好研究、做好應對工作,您的意見太好了!”
領導談興正濃:“我們作為商業這一塊的,除了指標任務要完成外,銷哪家兒的貨還不是一樣!您說對不?你們的貨也屬於名優品牌嘛!關鍵是市場要消化得了。說句不該說的話,我們對暢銷品牌的意見還大一些—拿貨不及時,牛得很呢!”
第九章 戒(7)
姜燦藉機表達了在公司片區經理人會議上形成的決議:公司將做好售後服務,希望與當地菸草公司聯合做推廣工作,包括對重點銷售戶的服務和獎勵、防止價格波動的措施以及監管串貨方面的對策等。
領導關心的“耐心和投入”得到了姜燦的正面答覆,很滿意地說:“這麼說來,我們要在一起好好幹了,是不是得走一個?”問題得到了解決,碰杯是自然的事。
姜燦慶幸正事說得早,因為酒力上湧,眼看就要進入休眠狀態了;趕忙轉頭對片區經理說:“你今天不許喝酒,總得有個清醒的,免得誤事!”
逢人敬酒時,片區經理只好說:“不抽菸、不喝酒!”
領導不滿地說:“瞎掰什麼?我們不是喝過嗎?小樣兒,還‘不抽菸、不喝酒’呢!”
姜燦打圓場說:“人家是‘不抽菸則不喝酒’—不到東北人抽上我們煙的一天,他就不喝酒!哈哈!—今天就放過他好不好?”
大家也就明白了四川人的精明,不知道東北人會不會在心裡喊“川耗兒”?但人家畢竟是客場,東北人還是理解了。
接下來的事情姜燦不是很有印象,好像大家出了“豐收菜”,車在街上轉了幾圈。街上的澡堂特別多,後來進過一家KTV,還有小姐倒酒、唱歌……
明天姜燦醒來時,片區經理趕忙問:“沒事吧?東北人的酒量是見過了?”
姜燦慘笑著罵道:“我是替你龜兒子當炮灰的!”
東北的局面由此開啟,姜燦著手解決的另一個問題,繼續對品牌展開研究。他為此請老總特批,成立了一個品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