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3/4 頁)
不容易出錯,畢竟哪怕是皇子有時候訊息都沒這些人靈通了。
而且更讓司空玲看重的是,張家老太爺在回南方後,並沒有頤養天年,而是在南方一個學院教書。這個時代對於師生關係可是看得特別的重要的,甚至官場上有一個潛規則就是:徒弟不能狀告師傅,也不能審師傅。不然就會被看成欺師滅祖之徒,會丟光名聲的。
而一個文人要是沒了名聲,那還有什麼前途了!
第221章 女夫子
世家為什麼會被稱為世家,成為人人敬仰的存在。
不在於他傳承有多久,普通的貧民老百姓只要不遇到天災朝代更替,也能傳好幾代人,可是這些人家卻不能稱為世家。
世家大族有自己的傲驕,歷史上,唐文宗為太子李永向宰相滎陽鄭覃求婚,希望可以讓鄭覃的女兒為太子妃,但是鄭覃可以把孫女嫁給九品衛佐的崔氏,卻不願意女兒為皇太子妃。文宗很氣憤。唐文宗想把真源、臨真兩位公主嫁給有名望計程車族,結果人家不要,娶了別的女人。
由此可見真正的世家大族有多拽,可以說世家大族就是這個社會的根源所在。因此歷史上無數的當權者為了自己利益,扶持其他勢力與世家大族相對。
曹操曾啟用寒門士子,想要和世家大族對抗,但最終落敗。因為他始終沒有想明白,即使採用寒門士子壓過世家大族。然而,等曹操功成名就,寒門士子又將會轉變成世家大族,成為新的勳貴,新的世家大族。可以說,只要是這個時代,世家大族就不可能被滅掉。
到了明朝,皇帝用太監與世家大族對抗,因為太監只能依附皇帝而生,一旦皇帝完蛋他們也會跟著完蛋,不怕他們背叛自己生有異心。不能說這招有多高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明朝是寒門子弟功成名就最多的朝代。
世家大族就是一柄雙刃劍,只能合理利用,徹底消滅根本不可能。
這時代,就是大家族的時代。
至於皇室朝廷,就是權力最大的家族而已。
張家不算是魏國最頂級的世家,只能算是一流,可恰恰這樣的世家才能被肖皇后拉攏過來。那些真正的頂級世家人家根本就不屑於摻和皇家之事,因為在他們看來,國家的利益永遠沒有自己家族的利益重要。這樣的人,就是拉攏過來也只是白眼狼而已。
想到這裡,司空玲不禁問道:“父皇給弟弟找的老師是哪位呀?”雖然朝廷上是有太子太傅之類的官職,但是卻不一定會來教導皇子,有些時候只是一種榮耀而已。
對於這事,司空玲還真沒怎麼關注,只知道是當朝的大儒,可是這當朝的大儒可有好幾位,不同的大儒背後的勢力可不一樣。
“是當朝太子太傅袁嵩袁大人。”肖皇后笑容滿面的說道,顯然對宣德帝安排袁嵩教導司空璋很滿意。
自然是滿意了,袁嵩是先帝時期的重臣,兩朝元老,是頂著狀元和首輔的雙重頭銜,門生不說遍佈朝野,可也不容小覷,文才和清名都得到了不少讀書人和官員的敬重。
而且楊家也是書香世家,楊家的為官之道,就是隻跟著皇帝走,並不參與朝中政變。因此楊家的名聲很好,無論是宣德帝還是下面的文人,對楊家都會高看一眼。
這樣的人來教導司空璋不說肖皇后滿意,就是司空玲聽著也不錯。至少不會將司空璋教導成書袋子,至於原著中司空璋的老師是誰,司空玲不記得了,不過讓她最有印象的是,原著女主的兒子的老師就是這位。
貌似本事和才學都不錯。沉思了一會兒,司空玲又在名單上指了另外一個人“宜春侯之孫,展華。”
“玲兒,怎麼會選他?”肖皇后吃了一驚,這宜春侯不是別家,就是魏國曆史上那個一連出了兩位皇太后的展家。
皇太后的孃家被封為侯爵,這是魏國的傳統。不過一般都是世襲遞降,即每承襲一次要降一級,降到最後也就和平民百姓差不多了!不過展家得的卻是世襲罔替的侯爵之位,就是每次承襲爵位不用降一級。
這事發生後,雖然讓展家一直處於功勳家族的上游,但是卻讓其他靠軍功掙得爵位的家族不滿,因此隱隱約約的有些排擠展家。也算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表現吧,但是這卻人展家在功勳裡面地位萬分的尷尬。
“父皇不會讓別人沾染兵權的,因此弟弟的伴讀一文一武的想法是肯定不行了!朝廷之上除了文官武官之外,還有清流功勳。眼下弟弟的老師和伴讀張鋒都是文官是清流,再選擇這樣的人就多此一舉了。
還不如選擇功勳之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