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2/4 頁)
肖皇后看見司空玲來了,放下了手中的小本本,笑道:“這麼冷的天,外面的雪還沒有化吧,怎麼到母后這裡來了。”
“閒著無事,好不容易今天出了太陽,都在屋子裡窩著好幾天了,女兒出來松範松範。”就是宅女也不可能幾十天不出門呀,更何況這個時代又沒有什麼好消磨時間的東西。今天天氣好不容易好轉了一些,還不趕緊出來放風呀,人一直呆在屋子裡,會發黴了。
肖皇后點點頭,然後又轉頭吩咐旁邊的宮女給司空玲上一杯暖茶,見司空玲坐下又問了一遍,才說道:“我在給你弟弟看伴讀的人選了。”說完嘆了一口氣,這可是關係自己兒子的未來人脈,容不得肖皇后不重視,思考了好幾天了都還沒下決定。
司空玲一愣,話說當初司空璋搬出去住皇子所的時候,司空玲還納悶了。因為司空璋雖然被當朝大儒教導著,但是卻沒有伴讀,當然這話也不對,因此一旁還是有兩個識字的伺候筆墨的小太監的。
原本司空玲還以為魏國不興這一套了,要知道在司空玲的印象中皇子的伴讀一般都是皇子的勢力,一個好的伴讀,日後能獲益的可不止一點。
因此司空玲不由得問道:“那母后心中可有人選?”朝廷上的人脈,目前司空玲還不能接觸到,也自然沒辦法幫助肖皇后一脈拉攏人脈了,這麼一來,司空璋和司空瑞身邊的伴讀人選就非常關鍵了!
若是日後選得好,說不一定能平添一份助力。自古奪龍椅的事情,都從來不是嬪妃和皇子在孤軍奮戰的,前朝也是會摻和進來的而且這份勢力還不小。
肖皇后搖了搖頭,嘆了一口氣“這事滋事重大,我也不會輕易的選定人選。”最關鍵的還是,每個皇子身邊只能有兩個伴讀,要在這麼多優秀的人才中選擇兩個人,還是挺難的。
“母后,能否給女兒看看名單了!”既然是名單,那麼說明這上面的人都是宣德帝預設能當司空璋伴讀的,不然肖皇后也不會這麼大大咧咧的拿出來。她倒是想看看宣德帝對司空璋的態度,是打壓還是栽培,這對於她下一步的行動很關鍵。
一看前面的幾個人選,司空玲心裡有底了,都是她聽到的少年英才。宗室裡面的有,功勳裡面的有,清流裡面的也有。
司空玲仔細的拿著小本本看了起來,等到看完第一張的時候,司空玲愣住了“母后,怎麼十三四歲的都有呀!”天知道,司空璋才七歲好不好。
肖皇后玩味的笑了一下“這叫有備無患,伴讀的年紀大一些也並不是什麼壞事,這麼大了性子應該沉穩了,自然不會篡著皇子玩而不去讀書的事情發生了!”
司空玲總覺得肖皇后的笑容裡有她不明白的東西在裡面,只是一時之間也搞不明白那是什麼,畢竟肖皇后的解釋也算合情合理。
“這個人,母后看如何?”司空玲指著一個人的名字,問道。
肖皇后湊過來一看“張鋒。玲兒為什麼要選他?”比他家世好的也並不是沒有,比他聰明的也有,在肖皇后的名單裡,可有人三歲作詩了。
“張鋒是張家的嫡子,而張家一個傳承了三百多年的世家,雖然在北邊名聲不顯,但是在南邊頗負盛名。張鋒的父親是內閣學士,身份清貴,做內閣學士的人必然都是父皇所信任之人。
這些個內閣學士不一定位高權重,比方說東閣大學士才正五品,但是值錢在離父皇近,有個什麼事兒都能現聞到味兒,方便進退,也能讓父皇在有了肥缺的時候早早想起來。
且能讓皇帝高興把其留在身邊的人,必然是懂得揣摩皇帝心思,知道把握聖心的人。這樣的人,即使日後不會為弟弟所用,但是日後也絕對不會拖弟弟的後腿。
再說這張鋒的祖父,乃當朝大學士。他高祖父張老太爺在致仕之前乃是當朝首輔,不過在輔助父皇坐穩龍椅之後就把權力歸還給父皇,瀟瀟灑灑地回南方養老了。
大概也是這個原因,原本就才華橫溢的張大學士很得父皇的看重,是父皇的心腹大臣,因此他的仕途一直頗為順遂,剛過不惑之年就成了一品大員,如今在朝廷上的聲望還是頗高的。
這樣的人家的公子必然不是草包,無論是從拉方面考慮,張鋒都是伴讀的好人選。”
更重要的是,張家在朝中雖然不算很大的勢力,但是這種不大不小的人家對皇子來說是最好的交往選擇,既有一定的實力,又不扎眼。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皇上都不會怎麼防備。
而張家兩父子都在宣德帝的身邊,可見兩人都是揣摩聖意的高手,跟著這兩人,大問題上應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