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3/4 頁)
不起人家,現在看來,沒有這個必要了。
在叔叔的院子裡,電動的木工器械更新了不少,就差用電腦進行數控了。另外停放著四輪拖拉機、耘播耬等農機具,拖拉機的拖斗還是液壓升降自卸的。叔叔對他說,現在種地真省勁兒,沒有人肯出笨力了。過去收打小麥,半個多月下不來,現在外地組織的聯合收割機編隊,在小麥預熟時,就像過螞蚱一樣開了過來,分散到麥田邊上,開始收割後,不幾天時間就能夠一掃而光。幹部們過去強調護場防火,現在哪裡還有麥場?全部改成禁止群眾燒麥茬了。國家把提留統籌農業稅免了以後,上級還發各種補貼。農活輕了,寨子裡這些年基本上沒有了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去了。也有在外打工回來的,無心在地裡幹下去,過不了多久,又各奔東西。寨子裡的有錢人都到縣城、高樓街上買房子,做買賣。聽說南河和北河的下游,國家準備修大型水庫,當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輔助工程。工程動工前,咱們寨子還要移民,我看咱們馬寨沒有幾年的壽命了。杜思寶說,走著看吧,如果有可能的話,你們搬到唐都市去,我們在一起住。杜鳳梧說,那倒沒有敢想,再說,你嬸我倆到城市去,肯定不習慣。
在叔叔的堂屋西頭,杜思寶又驚奇地發現,這間屋子裡,儲存了不少犁耬鋤耙、石磙、石磨等農家用具,都是些許多年不用、見不到了的東西。尤其是那一個渾身全是斜眼兒的耩地用的木耬,還是嶄新的。杜思寶問叔叔放這些東西有啥用?快嘴的嬸子嘲笑說,你叔叔是個有心人啊,中央臺有個“鑑寶”節目,都是一些老古董,你叔叔看了後說,沒準哪一天,咱家這些東西也是寶貝。他有空就蒐集這些不攢糞的東西,準備給孫子留著,讓他們有朝一日,到中央臺去參加鑑寶節目哩。
在小暖家裡,杜思寶見到了才幾歲的小侄子。小傢伙虎頭虎腦,非常可愛,頭上留著一個木梳背兒,腦後留著一個鱉尾兒。杜思寶一下子又想起了七太爺,想起了七太爺的那條辮子。這傢伙說不定就是當年的七太爺轉世,與西藏活佛的轉世靈童差不多。同時,想起了自己小時候揹著小暖,在寨子裡到處逛的往事。那時候,小暖也是這麼大,沒有留這些東西。沒想到,小暖給自己的孩子這麼打扮,讓人覺得彆扭。
小暖對他說,哥呀,你不知道,現在的孩子們對學習不感興趣。你的大侄子,整天瞎胡混,眼看初中畢業了,成績很差勁兒。回到家裡,就知道看電視。近來,也不知從哪裡弄來一些馬尾、竹筒兒和花梨木棒,在我的車床上旋來旋去,做了一把弦子。星期天回來,成晌在屋裡吱吱扭扭地拉,就好像殺雞子,難聽死了。他媽說他不務正業,他說是學成了,長大後要參加省裡的“梨園春”大獎賽哩,把我們兩口子氣得沒有辦法。可咱媽護著他,竟然說,學吧,學吧,奶奶愛聽你拉弦子。家有萬貫,不如薄技在身,遇到了荒年,拉上弦子討飯,還能多要到一些紅薯幹哩。你聽聽,這老太太說的是啥話!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尾聲(3)
杜思寶想,幾代人的思維模式肯定是不一樣的,媽媽能說出現在人想都不去想的話,自然有深深的時代烙印,有什麼辦法呢?自己何嘗不是如此,現在一想起那個捱餓的年月,就可惜在酒桌上的好酒好菜,有多少被白白地糟蹋了。
杜思寶不愛串門子,除了到叔叔家、小暖家吃飯外,只到元叔那裡坐了坐。元叔對他十分客氣,沒有表現出來早年他們之間有多麼深厚的情意。說起他的孩子來,元叔只說,還行,都能夠自己掙一碗飯吃。杜思寶想趁元嬸不在身邊時,問一問他,跟鳳姑聯絡上了沒有?終於忍著,沒有問出來。
他又抽空在寨子裡經常魂夢牽繫的地方看看,寨子裡原來所有的景物都悄然發生了變化,變得自己認不出來了。村村通工程把瀝青路面修到了大街上,家家戶戶吃上了自來水。實行了村鎮規劃後,各家各戶的房子蓋成了排,有樓房、平房,也有老瓦房,不怎麼整齊。有的牆上寫的是村規民約,字型倒不錯,不知出於誰的手筆。更多的是寫的大標語,內容都換上了新詞,主要是加速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等。寨子周圍的寨牆沒有了,與寨外的房舍聯成了一片,整個寨子膨脹了幾倍。在當年他們這一茬人,用鐵皮筒喊廣播的地方,現在夷為平地,種了花草,修了路徑,蓋起了象徵新農村的一個廁所。塗紅的磚牆上,豎起的是用天藍色塑膠瓦製成的尖尖屋頂。跟著他的孩子們說,這是鄉里安排蓋的歐式建築,沒有人肯在裡邊拉屎撒尿,還不如到野地裡撒著痛快。
最讓杜思寶感到高興的是,胡萬有打手機說他回到了縣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