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都是禮儀之邦,而大唐更是當時全世界最繁華的國度,文教武功達到了巔峰,禮儀更是從皇帝到百姓都是非常講究的。“六藝”中“禮儀”排在第一位,可見其重要。而且這個時代無論是朝廷選才還是交友都不管你有什麼才能,首先注重的是你懂不懂禮。懂禮從一個方面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德,這在這個時代計程車大夫階層是很注重的。
沒有等待多久,武清便被引到了夫子的書房。
一路走來,武清也不禁對這樣的清靜之地而感慨,當走進書房,更是被書房的佈置而折服,各類書籍滿架,甚至還有一些竹簡也擺放在上面,這個時代竹簡真的不多了。再看到書架上的書籍幾乎都是卷軸,忽然想起曾經看過的一篇關於書籍發展的文章,知道線裝書要一直到了宋朝才出現,而那時候也是活字印刷術出現之後才發展起來的。
想到這裡,武清忽然有一種想法,那就是讓活字印刷術提前出現,這個時代的雕版印刷實在是一種大大的浪費,這也是書籍在平民當中無法普及的一個重要原因,比起幾百年後的宋朝那是差遠了。
書房裡檀香嫋嫋,書案後一個渾身書卷氣的老者抬頭正微笑著看著他。
武清趕忙拱手鞠躬,大聲說道:“學生武清見過夫子!”
聽得出這孩子聲音洪亮,模樣兒也挺俊秀,王夫子哈哈一笑,道:“嗯,不錯,百詩都把你說成是百年難見的神童,就這嗓門,也是難得一見的啊。嗯,不錯,不錯。”王夫子站起身審視著武清。
武清可不敢有什麼驕傲的,趕緊恭敬地道:“學生愧不敢當。”
王夫子捋著鬍鬚,點了點頭,說道:“武清啊,明ri你便可以來聽課。”
武清一愣之後便恭敬地答應後,聽了王夫子一番詢問後便退出了書房,走出了縣學。這唐朝的教學還真是隨意,就這樣進了縣學,也不用參加入學考試什麼的,看來那王百詩的介紹信還真是不錯。
行走在蕭條而骯髒的街道上,武清感到了這個時代的經濟是相當不發達,臨街的店鋪幾乎一半都在關門歇業。今年似乎是總章二年,關內旱情嚴重,太原府也好不到那裡去,雖然沒有逃荒的百姓,但飢餓恐慌總是鑽進了武清的耳中。來到這個世界三年,三年來收成一直不好,要不是老兵張興的幫助,他真不敢相信自己能夠活下來。或許也能活下來,但是他再也不想看到武大娘用身體換取那點糧食來讓自己活著,那是在加重他的罪孽。
武清很清楚這個時代的經濟狀況,以農業為主,桑麻手工業為輔的小農經濟結構,註定了這個時期不可能有工業時代的經濟能量,更不要說跟電子資訊時代相比了。唐朝的繁華是相對而言的!
不管怎樣,武清首先要解決的是自己的營養問題,儘管三年的時間他能夠吃飽穿暖,可營養一直跟不上,所以此時他雖然面sè稍有紅潤,但就武清的認知來說,絕對是營養不良。如果營養不良,那將導致自己智力發育不好,身體長不好,個兒長不高,在這個很注重儀表的時代,是很杯具的一件事情。正如後世的“矮矬窮”是沒有市場的,也只有“高富帥”才能泡到“白富美”不是,當然那些所謂的各種粉嫩木耳也會手到擒來。至於那些黑木耳,武清將會毫不猶豫地摒棄,因為他曾經受過傷!
說到營養,武清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牛nǎi,記得有一篇報道說在ri本zhèng ;fu要求每一個兒童都必須每天喝一杯牛nǎi來增強國民體質,其真實意圖就是因為ri本人太矮了。當然,武清不是因為這一則訊息而想到牛nǎi,從他化工科班出身的他對於牛nǎi的作用還是知道一些的,而且小時候也經常喝牛nǎi,毫無疑問,牛nǎi的價值確實有增強體質的作用,當然若是有人nǎi喝,武清也不會拒絕,只是那樣感覺太邪惡了。
在唐朝,除了草原上的民族喝各種nǎi之外,也只有生活在邊境上的少數民族在喝nǎi了。好在大唐物產豐富,貿易興盛,一些達官貴人喜歡在茶或者酒中加入nǎi。文水縣距離太原城不遠,在顯慶五年高宗皇帝陪皇后武媚娘臨幸幷州後,文水的貿易也變得繁華起來。來自草原的牛馬和皮毛也出現在了這裡,還有西域的玉石金銀等等都在文水出現。
武清打聽到牛馬市口的具體位置,很快就來到了這裡,亂糟糟的市場,臭氣熏天,人聲鼎沸,與大街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裡或許一定程度反映了大唐的商貿的繁華。武清看著那些穿著奇裝異服不同膚sè的草原行商和西域商販在同漢人百姓討價還價,唾沫橫飛地爭得臉紅脖子粗的樣子,不禁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