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天下之人就會爭相歸附。人們無不厭惡死亡而樂於生存,歡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為天下人謀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會歸附。
這個道理是姜太公從三皇五帝到夏商的歷史中總結出來的,而且在後來的三千年的歷史中屢試不爽,像唐太宗也親自總結了“水能載舟,亦覆舟”,都是同一個道理。從歷史的方面說,姜太公所處的年代最接近於春秋,他的話也更加適合剖析春秋歷史中的霸主,而且第一個霸主齊桓公就是他的子孫。
這裡說的賢能德行是最高的境界,和天下的人同甘共苦,這個秘籍是用來號召天下人跟隨你打拼天下,擁護你,霸主不是一個人的霸主,是天下人擁護起來的才叫霸主,你不對我,我幹嘛擁護你做霸主。
後世的項羽武力威逼百姓才做了一個霸王,終究被劉邦挫敗,挫敗之後,逃脫出來,迷了路,問田間的一個農夫,那個農夫為什麼要騙項羽?導致項羽去烏江邊,無路可走。因為項羽沒有德行,不仁賢,在關鍵的時候,百姓是不會幫助那些不仁賢的統治者,甚至恨不得他死,項羽之敗就在此。
這裡還要說一點,重耳的仁賢絕非是做作的賢德,不是說每天想著我要做什麼善事,然後,像任務一樣去做幾件,或者為了自己的名聲去做,不是這樣。重耳的仁賢因為從小就形成,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天生的性格,舉止投足都顯得仁賢,很自然,說白了,就是由心而發。
其實,這就是歷史的篩選,從生命一誕生,歷史就開始觀察和篩選。如果這個人貪財好色,那麼,自然會被淘汰。
比如未來的作家這個位子,歷史篩選的時候肯定淘汰掉那些不閱讀的人,這個是事實,歷史上有根本沒有不閱讀的作家。再比如未來的財政部長這個位子,不學習經濟的,不懂經濟法的,肯定選不上,這就是歷史的篩選。
而仁賢德行只是其中的一輪篩選,畢竟霸主一個時期只有一個,還需要許多的條件,重耳在這段漫長的等待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就是交了一群夠義氣朋友。 。。
8,酒肉朋友
8,酒肉朋友
從許多歷史裡總結下來的一個經驗,沒有朋友,一切免談,沒有說小氣的人、孤僻的人能夠做成功一番事業的。
重耳到了三十四歲,基本上什麼屁事也沒有做。像我們大部分的人一樣,每天起床吃飯,工作,聊天,下班,睡覺,或者尋個樂,泡個吧,挑個情,碌碌無為。
不過,交了很多朋友,很普通的朋友,不是結黨營私的那種,也不是幫派,更不是養什麼殺手,招募什麼兵丁,只是類似於酒肉朋友,但是,不是以酒肉交友,而是因為很聊得來,在飲酒中交友論天下,說白了,就是幾個認識的朋友一起吃飯和娛樂。
說句誇張點的話,重耳交的那些朋友後來的價值可以抵得上雄獅百萬,就好象一個科學家能抵得上一個炮兵團。
這不由讓人想到了漢朝開國皇帝劉邦,這個在司馬遷先生筆下的潑皮無賴在沛縣做村官的時候,就結交了很多酒肉朋友,為他後來打天下奠定了人才的基礎,有哪些人呢?
蕭何,很會理財的那位,漢朝三傑之一,有句名句就是講他,“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他舉薦了戰神韓信。
樊噲,很猛的戰將,那個在鴻門宴上拿著盾牌託著項羽給他的豬腿的漢子,項羽也敬重他幾分,很客氣。
曹參,很厲害的將領,後來做了相國。
這些人都是劉邦在村子裡認識的,幫助劉邦在沛縣起義,並且為建立漢朝立下汗馬功勞,可以說,沒有這些人,劉邦未必能夠打下漢朝的江山。
當然,這些人並不只是所謂的“酒肉朋友”,他們首先是人才,不要誤解了這種交友的方式,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人才。不要只交些會喝酒會吹牛的朋友,他們不一定是豪士賢才,但也不可不交,劉邦的交友方式是“照單全收”,其中要注意的是不可歧視不會飲酒不會吹牛的人,說不定他們就是賢能的人才。
而重耳所交的朋友大多是晉國政府中的官員或者官員的家屬,這可能是由於生活圈造成,不過,這些人裡面人才的含量比較高。有哪些人呢?
趙衰,狐偃,狐毛,司空季子,賈佗,先軫,魏武子,顛頡,介子推。
兩大史學家左丘明和司馬遷在最主要的五個人,也就是“五賢”的人選上有些不同的看法,由於史料的缺失,現在有些人物已經無法論證,十分遺憾。
9,早期的班底
重耳所交的這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