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史出版社,1996年,第127頁。
2 李濤:《在總書記崗位上的張聞天》,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第383頁。
3 同上,第391頁。
4 程中原:《張聞天傳》,當代中國出版社,1993年,第445、447頁。這個評價主要來自於鄧力群《我對延安馬列學院的回憶與看法》,見吳介*編:《延安馬列學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第21頁。
5 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下冊,*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年,第472、473頁。
6 張培森主編:《張聞天研究文集》,*黨史資料出版社,1990年,第416頁。
7 陳清泉、宋廣渭:《陸定一傳》,*黨史出版社,1999年。第378、376頁。
8 葉永烈:《*中央一支筆——胡喬木與毛澤東》,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香港,第59、60頁。
9 《胡喬木回憶毛澤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57頁。
10 *等著:《我所知道的胡喬木》,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年,第3、16頁。
11 同上,第21頁。
12 同上,第37頁。
13 于光遠:《〈學習〉雜誌錯誤事件》,載《百年潮》2000年第10期,*黨史學會,第
40頁。
14《展望》,上海:展望週刊社,1952年,第17期第9頁、第21期第9頁、第23期第9頁。
15《學習》1952年第1期,*中央宣傳部理論處,第14、18頁。
16 王惠德《三年來資產階級向工人階級和中國共產黨進行了怎樣的猖狂進攻》(第1期第19頁)、季雲《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必須受國家的領導和限制》(第2期第22頁)、楊耳
《只有*列寧主義才能領導資產階級的思想改造——並和章乃器先生商榷關於資產
階級思想改造問題》(第1期第29頁)、吳江《評民族資產階級的“積極性》(第2期第
11頁)、孫曉村《我從財經工作中看到的資產階級的猖狂進攻》(第2期第14頁)、季雲
《反對資產階級進攻的鬥爭是準備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條件之一》(第2期第15頁)、李
致遠《在工商界進行檢查工作一定要依靠工人階級》(第2期第18頁)、艾思奇《認清資
產階級思想的反動性》(第3期第3頁)。
17 許漢三編:《黃炎培年譜》,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年,第243頁。
18《毛澤東書信選》,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41、443頁。
19 同上,第444頁。
20《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3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第361、376、377頁。
21 馮貝貝、馮南南:《毛澤東關於馮定的三次表態》,載《百年潮》2000年6期,*黨史學會,第31頁。
家國情感與事實判斷——以何炳棣等上世紀70年代初的訪華觀感為例(1)
家國情感與事實判斷
——以何炳棣等上世紀70年代初的訪華觀感為例
一
本文選擇五位“西南聯大知識分子”上世紀70年代的訪華言論為研究物件。
所謂“西南聯大知識分子”,主要指當年在西南聯大工作和生活的人。所謂訪華言論,主要指他們70年代初訪問中國後,回到美國公開正式發表的評價中國的文字言論。這五位西南聯大知識分子的情況見下表(何炳棣、楊振寧、王 浩、任之恭、陳省身。表略)
本文提出的問題是:70年代初期,中國社會還在“*”當中,從高階知識分子到普通百姓,都生活在物資極度短缺、精神極端壓抑的環境裡。這是這個時期中國人生活的一般狀態,無論是歷史、政治還是經濟研究者,都認為屬於基本事實。但1971年後回國訪問的“西南聯大知識分子”,卻對中國人的真實社會生活處境毫無察覺,而且異口同聲對當時處在“*”中的中國社會作出了高度的認同和評價,這種對中國社會生活的失察現象,反映了中國知識分子內心深處的某些特殊情感,這種情感在中國知識分子身上具有普遍意義。解讀這種感情背後的歷史原因,對於深入瞭解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有很大幫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