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快樂是人生最高的善
人們最高目的是得到快樂,人性是趨樂避苦,人們一切取捨都從快樂出發。快樂於*,為人類繁衍不息提供了生理基礎;快樂於為人師表,為人類文化繁衍不息提供了心理基礎。樂為人師與爭強好勝,有著相同的心理含義,這是人類社會競爭的理論基礎。
富貴與貧窮各有好處與壞處
富貴者:慾望自由大——動用物質的力量大,動用人員的力量大,容易滿足慾望;人身自由小——很多人算計富貴者。貧賤者:慾望自由小——動用物質的力量小,動用人員的力量小,不容易滿足慾望;人身自由大——無人算計貧賤者。
各有各的樂,各有各的苦
一個人如果實現了他所盼望的目標,無論這個目標是什麼,就會感到愉悅幸福;如果期盼目標無法實現,就會感到焦躁不安。因為人們的目標各有不同,實現與否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與苦惱,各有各的樂,各有各的苦。
物質富有不是生活的全部
將經濟指標看作倖福的近似值,缺乏說服力,有正相關關係,但沒有必然關係。幸福不由經濟指標單因素決定,而由多因素決定。隨著財富的不斷增長,邊際效用逐漸遞減,趨近於極限零,額外收入不再帶來額外快樂。幸福有物質和精神兩個支柱,欠缺其一,就不會幸福,即使另一支柱極端富有,也是如此,二者可以少量替代,但不能大量替代。
幸福快樂的閥限具有漂移性
經濟增長導致慾望膨脹,奢華生活越來越顯得平淡無奇,因為膨脹的慾望抵消了經濟增長帶來的心理滿足。獲得相同數量的財富,財富稀缺的人快樂多,財富富有的人快樂少,因為窮人得到快樂的物質閥限較低,富人得到快樂的物質閥限較高。
知足常樂
知足者,富有也!心花怒放,喜形於色;不知足者,貧窮也!緊張於心,愁容於面。對於有才能的人,不知足是好事,窮則思變,奮發向上,可成事業;對於無才能的人,不知足是壞事,徒悲愁、不成事,尚不如安於現實,悠乎樂哉。雖然沒能成就大事,然而自覺享受一生,有何錯哉?
奢侈源於自覺,節儉源於剋制
一個人如果長時間大手大腳花錢,再讓他去過艱苦日子,他將會很難忍受。由節儉到奢侈容易,不知不覺,心情愉快,很短時間就適應了。由奢侈到節儉難,痛苦難受,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適應。奢侈比節儉更符合人類趨樂避苦的本性,奢侈是人類的自覺行為,節儉是人類的剋制行為。自覺行為容易實施,剋制行為難以實施。
生活以簡潔樸實為佳
大自然簡潔樸實,以有效與節約為原則,既不不足、也不冗餘。人是大自然的產物,物質上的人和精神上的人,都以簡潔樸實為本色,人的生活也應當簡潔樸實。人的生活以自由舒適為目的,物質為人服務,人就舒適自由;人為物質服務,人就不適拘謹。
生活上低要求,事業上高要求
在生活上要用自己的長處,與他人的短處相比;在事業上要用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相比;生活上低要求,事業上高要求;前者有利於幸福快樂,後者有利於事業成長。超出現實的生活高要求,會動搖現實的生活基礎,生活不能變得更好,只能變得更壞;事業上的低要求,會降低成就事業的動力,使成功縮小或者不能成功,從而動搖或者喪失幸福的基礎。
第四十七章、善良與邪惡
人之初,性本中;後習之,分善惡
剛出生的嬰兒沒有善惡之分,所有嬰兒都既不善、也不惡,都處於中的狀態。不能說一部分嬰兒是善良嬰兒,另一部分嬰兒是邪惡嬰兒。人是在成長過程中,由社會環境造就了善惡,善惡概念是後天灌輸的,善惡行為是後天造就的。
善惡相對一定條件而成立
是非善惡在特定時間、特定空間內有標準,時空越大善惡的標準就越模糊,長到幾萬年,大到整個宇宙,就無是非、無善惡了,因為整個時空只剩下一個最高法則就是陰陽。善惡相對於生命個體才有意義,對生命個體有好處的事情是善事,對生命個體有壞處的事情是惡事。對於無生命的東西,無法界定“好”和“壞”,也就無法定義“善”與“惡”。
善是正道,惡是邪道
人生在大多數時間裡,以與人為善,做好人為主,這是正道;在少數時間裡,與人為善無效果,或者出現負效果時,才以惡手段處理,這是邪道。儘管使用惡手段次數時機少,但這往往是人生的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