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主要時刻注意自身修養,更新道德意識,尊賢、任賢;主張臣子要對天子負責,確保國泰民安。
軍事上,自不必說,多次大戰的戰略部署都與其有關。
教育上,主張重視對幼兒的教育,強調後天的環境和生活習慣對一個人的性格和品質都有影響,要時刻注意。同時還主張要正確運用獎懲並用的方法,這在太甲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的兒子伊陟後來在太戊時任相國,比較有作為,這和伊尹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文化上,伊尹寫了很多富有哲理的文章,雖然基本都已亡佚,但其思想被傳承了下來,其主張“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告訴了人們積德行善的重要性。
伊尹,可以說是絕對的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哲學家和作家。其“元聖”的稱謂實至名歸。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二十二 桐宮悔過——太甲
太甲,姓子,名至,是商朝第四位君主,其著名之處就在於先昏後明,知過能改,死後廟號為太宗,諡號為文王,與湯武王並稱商朝文武王。
湯定國後,作《湯誥》,表明君王要效仿禹、皋陶、后稷之事,以身作則,天下為重,造福百姓。湯在位時,天下太平。
湯在位時,太子太丁已死,湯死後,次子外丙得立,外丙就做了兩年商王就死了,他的弟弟仲壬即位,仲壬即位才四年也死掉了,攝政的伊尹立太甲為王,太甲之父為太丁。
太甲此人比較任性,伊尹身為其老師,看到這種情況,連寫《伊訓》、《肆命》、《徂後》三篇文章,試圖將太甲拉入正軌。在伊尹的督導下,太甲即位兩年時表現還湊合,也就是說得過去,但到了第三年,就出現了問題,他自認大權在握,恣意妄為,貪圖享樂,不理朝政,破壞了商湯的法規,即祖宗之法。伊尹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就利用職務之便給太甲找了所好房子——桐宮。
桐宮是什麼地方?答案是:桐宮緊鄰商湯墓地。說白了,伊尹讓太甲去給爺爺守墓。
太甲住在桐宮,手裡只有湯和伊尹的幾篇文章,沒有任何奢侈品。他親眼看到爺爺的墳墓十分簡陋,又從附近的守墓老人那裡瞭解到了很多爺爺艱苦創業和仁厚慈善的事蹟,終於醒悟,聯想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內疚,便決心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拿起爺爺和老師的文章,開始認真學習,一改以往火爆的脾氣和任性的性格,變得穩重而睿智,待人處事也十分得體。久而久之,太甲得到了附近人們的稱讚。
三年後,伊尹覺得太甲確實是真心悔過了,十分高興,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將太甲迎回了亳,並舉行了權利交接儀式。太甲復位後,遵守祖制,勤政愛民,天下大治,商朝逐漸繁榮,
伊尹作《太甲訓》三篇,稱其為明君,送了個綽號:“太宗”。
太甲在位23年,商朝穩步前行,太甲因桐宮悔過的事蹟被後世稱為有成之君。
另:一說,太甲是殺了伊尹而立,此說出自和正史多有出入的《竹書紀年》,已被出土的甲骨文否掉。
總結: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其他的不多說了。
二十三 殷祖——盤庚
商原來就叫商,殷原來就是殷,殷和商不是一個概念,但後來卻是一個意思,因為一個人的出現。
商湯滅夏之前,商部落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部落,活動於黃河下游一帶,其都城經常發生變化。古有“前八後五”的說法,意思是商朝建立前商部落遷過八次,商朝建立後遷過五次,這五次情況如下:
湯滅了夏後定都於亳(今河南商丘),在湯之後的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時均在此地;
太戊之子仲丁遷都到囂,之後的外壬也在此;
外壬之弟河亶甲遷都到相;
河亶甲之子祖乙遷都到邢,後又到庇,之後的祖辛、沃甲、祖丁皆在此;
沃甲之子南庚遷都到奄,其後的陽甲也在此;
接下來就是陽甲之弟盤庚遷殷,直到商朝滅亡,商都一直在此。
上面的幾個都城,只有亳和殷的位置已被確定,其他幾個仍需進步一考證。
下面先來講講盤庚之前的故事。
太甲之後為沃丁(太甲子),太庚(沃丁弟),小甲(太庚子),雍己(小甲弟),此時商朝出現了衰敗跡象,諸侯出現了不服管的現象。
雍己死後,弟太戊立。
太戊,姓子名伷,是太甲的孫子,剛即位的時候和爺爺比較像,不理朝政,只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