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漢的三公有一項特權叫“開府”,就是組建自己的辦事機構,所屬官吏由三公自行聘用,三公擁有了這項人事權,就可以大量培植自己的勢力,這些被招攬來的人就叫“門生故吏”,在他們眼裡,聘用自己的人不僅是長官還是恩師,從而結成一種特殊的政治關係。袁家連續四代人當上了三公,在位時間加在一起長達數十年,聘用過的人不計其數,這些人日後轉任政府及地方高官,織成了一個龐大的關係網。
袁紹就出生於這樣的家庭。根據王粲的說法,袁紹的父親叫袁成,字文開,很有能力,當時跋扈將軍梁冀把持朝政,對袁成都禮讓三分,對他言無不從,袁成在梁冀面前說話好使,沒有什麼事辦不成。袁成的名聲很大,王粲在《漢末英雄記》裡說社會上當時流傳一句順口溜:“事不諧,詣文開。”意思就是“事情擺不平,就去找袁成”。
但是,根據《後漢書》和《三國志》的記載,袁成並不是袁紹的生父,袁紹的父親叫袁逢,跟袁成是親兄弟,袁成死得早,袁逢就把袁紹過繼給了袁成以繼承家業。袁逢、袁成還有一個兄弟叫袁隗,袁逢、袁隗都位至三公。當然,王粲的說法也沒錯,古人更注重親屬之間的法律關係,袁紹一旦過繼給叔父,袁成就是袁紹法律上的父親,袁逢是袁紹血緣上的父親。袁逢還有一個兒子就是袁術,他是袁紹的親弟弟,但是袁紹過繼給袁成後,袁紹就成了袁術的堂哥。
這兄弟倆關係一直不好,原因是袁紹的生母不是袁逢的正妻而是妾,袁術的母親則是正妻,一個是庶出,一個是嫡出,二者差別很大,這件事記錄在《魏書》裡。如果按照嫡長子世襲制的觀點,袁紹雖然比袁術年長但卻沒有袁逢的繼承權,如果是這樣的話,二人日後遲早會爆發一場衝突,但這個衝突卻沒有爆發出來,原因是袁紹過繼給了他的叔父,有了另外的繼承權。
還有一種說法,說袁紹的生母連妾都不是,其實是一名丫環,因為跟主人有了孩子才被收為妾,想必袁術的母親對她很不友好,直接影響到袁術對袁紹的態度。這種說法並非捕風捉影,它正式記載於公孫瓚*袁紹的檄文中,這份文書中說:“紹母親為婢使,紹實微賤。”檄文是用來詆譭敵人用的,自然少不了抹黑、造謠,似乎可信度不高,但其實不然,檄文固然可以罵人,可以上綱上線,但它是公開發布的,基本事實不能太離譜,所以這件事的可信度相當高。
袁紹能力比袁術強,始終壓著他,名氣比他大,長得比他排場,交的朋友比他多,官做得也比他大,袁術對此一直不服氣,兄弟二人關係不是很好。《漢末英雄記》記載,袁紹被提拔為侍御史的時候,袁術擔任尚書,袁紹不願意比袁術低,所以就以有病為由求退。以後,袁術經常拿袁紹的出身說事,甚至在給公孫瓚的信裡宣稱袁紹不是袁家的後代。二袁日後決裂形成兩大集團,公孫瓚、劉表、陶謙、曹操、呂布都被裹進這兩大集團的鬥爭中。
為避風頭主動申請延長喪假
和當時大多數權貴子弟一樣,袁紹參加工作是從“郞”做起,“郎”是天子身邊的工作人員,皇宮裡不僅有宦官,而且還有不少辦事機構,如國家檔案館蘭臺、朝廷的秘書局尚書檯、朝廷的機要收發局謁者臺等,這些辦事處機構聘用的辦事員就是“郎”。擔任郎官既是一種歷練,藉此熟悉宮裡的辦事程式以及公文處理規則,同時在天子身邊工作也是一種榮耀,表明與天子之間曾經有過親密的關係,他們一般不會任職太久,一有機會便會被授以實職,這些從天子身邊來的人大多仕途坦蕩。袁紹當郎官不久就被任命為東郡濮陽縣長,濮陽位於洛陽以東幾百裡外的黃河沿岸,那時候長江沿線並不發達,發達的是黃河沿線,濮陽的地位類似於現在的武漢、南京,袁紹這個高幹子弟擔任濮陽縣長時也就二十來歲。
但是,袁紹擔任濮陽縣長的時間不太長,他家裡出了一件大事:生親也就是那個被袁術瞧不起的丫環去世了。漢朝以孝治天下,父母親去世做兒女的要守三年喪,擔任朝廷公職的必須離職守喪。袁紹於是離開濮陽回到汝南郡汝陽縣為母親守喪。袁紹雖然只是個縣長,但作為袁家最被看好的下一代,他這時已經很有名氣,結識的朋友很多,辦喪事居然驚動了數萬人來參加,許多人是從幾百裡、上千裡之外趕來的,車子來了幾千輛,其中就有正在洛陽太學當學生的曹操以及好友王俊,不過曹操和王俊只能在外圍看看熱鬧,暫時上不了袁家貴客的名單。
守孝是很苦的差事,不僅時間很長,而且規定很多,不能住在家裡,只能在父母墳前搭個簡易棚居住,期間不能東跑西竄,不能吃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