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
趙盾也跟著否定道:“本帥也覺得兩全不起來,要打,只能是七國一道打,否則,就都不打。”
就在眾將吵吵嚷嚷沒有定論的時候,趙盾的同父異母弟弟趙嬰突然掀開門簾走進來。
趙盾驚訝地問:“四弟,你怎麼來了?”
趙嬰拱手稟告道:“元帥,下官受賈太師差遣,特來獻書……”說完,雙手託著一封書信,交給趙盾。
趙盾狐疑地開啟書信,默然讀道:“上啟中軍大人鈞鑒:賈某不才,有負中軍重託,內不能安社稷,外不能定軍心,致使主公不君,鄭人得志,三軍空勞鞍馬,其罪不知其幾矣!現今朝政日非,主公恣意妄為一日甚於一日,群臣百姓皆心有怨言而不敢言,若長此以往,後果將不堪設想。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內。若內亂不靖,外患將永無寧日。望中軍接書之日,即刻休兵罷戰,倍道歸國,以匡扶大晉基業……”
趙盾看完書信,一拳重重地砸在几案上。
諸將不禁嚇了一跳,一個個緊張地注視著趙盾。
趙盾將書信遞給荀林父。
荀林父看完後,一言不發地傳給郤缺。
郤缺又傳給先縠。
先縠又傳給欒盾。
一方素帛,就這樣在眾將之間無聲地傳遞著,氣氛沉重得好像隨時要爆發一樣。
弒君記(11)
撤兵回國的訊息,像風一樣在將士們中間傳開了。
一場幾乎沒有懸念的戰爭,沒想到以這種令人沮喪的方式結束了。
趙盾將撤兵的訊息知會六國沒多久,六國行軍主將便相約來到晉軍主將帳營,懇請趙盾撤回成命,停止撤軍。
趙盾長拜不起,滿面羞慚地伏地賠罪道:“寡君行事失據,空勞六國鞍馬勞頓,趙某唯有伏地請罪,以求諸位上國原宥!”
蔡國國君蔡文侯姬申寬言解慰道:“晉國縱然有錯,錯也不在元帥,元帥不必代人受過。”
“話雖如此說,但趙某身為大晉三軍統帥,終究難辭其咎。”
衛國行軍主將孔達直言說道:“元帥與其代人受過,還不如代人改過。常言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元帥只要按照原定方針辦,楚人就不敢踏入中原一步,鄭國就不敢朝秦暮楚,首鼠兩端,大晉的霸業就不會受到影響。”
孔達話音甫落,齊國行軍主將高固便隨聲附和:“是啊,只要我們按照原定方針辦,中原霸業就不會受到影響。”
宋國行軍主將華元接著說:“我等鳴鐘擊鼓,勞師動眾以從於將軍,實為*背信棄義之鄭國。今晉侯但憑鄭人三寸之舌,便許以講和,是戲弄諸侯而助長小人得志也!”
“算上這次,陳國已經是第三次被戲弄了!” 陳國行軍主將孔寧不滿地抱怨道。
孔達也不滿地抱怨道:“衛國也是第三次被戲弄了!”
“許國雖然是彈丸小國,但也不想屢次受人戲弄。” 許國國君許昭公姜錫我性情雖然較為溫和,語氣中卻也帶上了明顯的怨氣。
華元:“凡事可一而再,不可再而三,此次出兵如果半途而廢,晉國的霸業恐怕得讓位於化外蠻邦了。”
高固:“只要元帥心懷戰志,我等願意血灑疆場,以供元帥驅使!”
孔達:“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是戰是和,但等元帥一句話!”
趙盾臉現難色,沉吟不語。
華元起身,面向趙盾拱手為禮:“華某懇請元帥以大局為重,宋國願以元帥馬首是瞻,共同捍衛中原霸業!”
蔡侯、許昭公、高固、孔達和孔寧同時起身:“我等也願以元帥馬首是瞻,共同捍衛中原霸業!”
趙盾含淚再拜道:“此次撤兵,非為趙某有意拂逆諸位美意,實出於逼不得已的原因。敝國多難,君臣離心,前有曲沃並晉之前鑑,後有驪姬之亂之教訓,當今主上,又是年弱之主,不但頑劣任性,行事又乖於常理,稍有不慎,便可能重蹈前車之轍。趙某身為大晉執政大臣,內室不靖而攘兵於外,是捨本而逐末也!趙某有負眾望,其痛如錐心刺骨,此次回國,趙某就是拼卻一死,也不會讓今日之事再次重演!”
※ ※ ※ ※ ※ ※ ※ ※ ※ ※
主將帳營外,眾多將領聚集在一起,默默地等待著裡面的訊息。
蔡文侯、許昭公、孔寧氣沖沖地走出主將帳營,一言不發地登上馬車,揚鞭絕塵而去。
隨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