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禮(第1/2 頁)
一夜無話,那武正士彷彿未曾經歷昨夜之事一樣,繼續嚴守內室。
以武正士的武力,或許他能直接盜書,但得之為賊,賊怎可入士?
若是那個國家用一個賊來領兵打仗,那些士兵都不會認可,何況是國君了。
“允正士,出大事了!”
風允才出門,尋些清水洗漱歸來,就見到大殿坐職的禮下士拿著一卷竹簡前來。
他年級比風允長,但見到風允後毫不猶豫地拱手一禮。
風允回禮。
那人道:“大宰回國……可,那越國實在欺人太甚!”
“越國如何?”風允聽聞,急問道。
若想從政,那大庭國事就必須事事清楚,不然何時犯了忌諱,或是被上面問起時,可就麻煩了。
“越國……唉,越國欺辱大宰,大宰前去這幾日,都不曾見到越國國君,也不曾安排住所,逗留無果後,大宰才不得不在越國宮牆後面高聲而呼,拜見越君!”
“豈料大宰還未說什麼,越君直言要玉石珠寶,才能一聊,就將大宰趕出去了。”
說著,這人目光狠狠,卻又帶著羞惱之色。
彷彿出使的人是他一般。
說罷,他像是才想起來,這才說了此行的要事。
“宗伯一大早傳令,讓您整理這竹簡上所記錄的書,他隔幾日要用。”
說著,他將手中的竹簡遞給風允。
“屬下先去大殿,允正士且忙。”
這人離去,風允心中砰砰。
“越君怎能這般無禮,按理說,他為伯爵,大庭君主也是伯爵,大宰出使,這就代表了國君啊!”
風允身為大庭人,即使有前世記憶,如今也氣憤不已。
“先將宗伯所需之書找到吧。”
風允很快在雜亂的書中找到了這些書,都是一些經典傳記,可用來引經據典之文。
尋好後,風允繼續收拾內室的書。
這裡的書不多,幾日就能整理著錄。
而午間,大嫂帶著小侄黑犬到來,風允在食飯之餘,給黑犬講了幾個字,讓其回去用心傳授給其餘孩童。
黑犬眼睛轉得黑溜,連連應聲。
等食飯後,風允休息時就看看《儀禮》,或是融會貫通腦海中的《周易》。
……
如此來往,就是五日。
這五日裡,大宰出使被越君侮辱的事情傳得沸沸揚揚,不少憤慨之士都欲要撰文以貶越君的無禮。
但是都被宗伯與大宰攔了下來。
而在這之外,新一輪的徵兵之旅也在司馬的操持下,如火如荼。
這大宰的出使之事,因為徵兵,一下子就無人談論。
現如今談論之聲已經多是徵兵。
“若是我不入文士,怕是就要去做兵了。”
風允的兄長是士兵,意為士族之兵。
而按照禮制中的徵兵,每家每戶只能有一個士兵,其餘的男子則都是民兵。
民兵者,居於家中,以作耕田,但一旦到了戰伐之時,隨時都要入軍列隊。
風允年滿十六,也是入軍的年紀。
但此時入軍,他高低也是一個謀士。
謀士或是於內,內管後勤,軍資調遣,外定謀論,施行計策。
總而言之,都是為主公分憂解難。
這就是所謂謀士。
而主公,乃是謀士追奉之人,託付一身,性命雙契才這般稱呼。
“嗯?”
宗伯來典籍宮了?
內室門外,響起了向宗禮敬之聲。
風允起身,來到門前接見。
“不必多禮。”
宗伯向是掃視周圍,看見書架上有理有條地擺放好書卷,而上鎖之處完好無動,這才滿意地點頭。
“不錯,不錯。”望向風允,宗伯走至矮桌主位,坐下。
“坐桌前吧。”
風允聞言禮坐在對面。
這般位置,是夫子與學生相討之位。
風允明白了,緊忙道:“學生讀《儀禮》,觀《周易》,卻多事不解,望宗伯指點。”
宗伯點頭。
“那老夫就幫你一解。”
他反問道:“何為禮?”
風允一愣,猶豫沉默。
他心中的禮,和宗伯想要的不同。
宗伯見狀,慍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