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將作為一個歷史名詞沉澱下來,共產主義的理論體系和社會主義制度將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消失。辨證唯物主義者認為則不然,辯證唯物主義者則認為,儘管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理論體系目前受挫,僅僅是歷史發展中一個低潮,並不意味著共產主義是人類歷史上一段插曲,不僅如此,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仍然潛在著生命的活力。馬克思主義的忠實捍衛者們只要在消沉中反省、覺醒,就會在實踐中成熟。但不僅僅是靠革命實現自己的偉大理想,而是靠嫻熟的手段、平等的制度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實現自己的最高綱領。
回顧一個半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這樣一個道理,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及《共產黨宣言》的問世,向資本主義制度提出挑戰,促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逐步完善,資本主義制度的逐步完善,帶動了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資本主義制度在發展中完善,在完善中發展,使經濟上還沒有完成資本積累、政治上沒有成熟的社會主義制度,在人類發展的大風大浪中顯得弱不經風。於是乎,社會主義制度的脆弱在大浪滔中日益凸顯出來,接著就是一系列變故,使一些馬克思主義的信徒們愕然、頹唐……但共產主義理論的良好本質和內在的優越性以及先天的優良胚胎,使資本主義制度始終不敢掉以輕心,因為稍有不慎,或者高枕無憂,時刻就有被取代的危險。於是,對社會主義制度始終是在詛咒中學習,在漫罵中借鑑,使自己日臻完善。
回顧一下共運史不難發現,1842年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問世時,正是資本家掠奪社會財富最嚴重的時期,榨取工人血汗、掠奪剩餘價值、延長勞動時間、虐待工人、降低生活標準,成為資本家發財致富的重要手段,甚至到國外掠奪。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迫使工人階級(無產者)起來反抗,起初是散漫的反抗,有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便成了有組織的反抗,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工人運動,敲響了資本主義的喪鐘。當對工人運動的鎮壓不能湊效時,他們便不斷變換手段,能過提高工人工資、改善生活條件來緩和階級矛盾。經過一百餘年的資本積累,再加上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才沒有被工人階級這個掘墓人埋葬。歸結起來,資本主義對工人階級的妥協、讓步不是害怕某些工人的反抗,害怕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工人運動,害怕的是具有良好基因的社會主義制度。試想:倘若沒有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十月革命的影響,西方的社會制度能脫胎換骨,成為一個日臻完善的社會制度嗎,能贏來二次繁榮和發展嗎?
自然界沒有永恆的現象,當一種事物、一個制度、一個團體生存受到威脅時,都會不斷改變自己和自己所處的生存環境,以使其生命體得以延續。否則,就會被淘汰。六十年代美國總統×××對蘇聯總書記赫魯曉夫說:我讀過資本論,現在的資本主義與馬克思在世時的資本主義不一樣,現在的資本家不象十九世紀時那樣殘酷,現在的資本家也在不斷改善工人的生活待遇。是的,不緩和這個矛盾,將會被推翻,資本家懂的這個道理。
按照傳統的觀點,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是兩種水火不相容的意識形態,這種觀點與現實有些不相悖,因為兩種社會制度儘管表現形式不同,但都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哪種制度優越,關鍵是看它對社會發展的促進因素多還是制約因素多。不管那種制度表現形式如何,問題在於它能否處理好各種社會矛盾和階級關係;能否代表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能否迎來一個個繁榮。
其實,細心人應該發現,馬克思提出的奮鬥目標………共產主義,與孫中山提出的奮鬥目標………世界大同是一樣的,不過依靠的力量是相反的,一個是工人階級,一個是資產階級,但最終歸宿大致相同。如果說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資料的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共產主義要消滅私有制,那麼,真正的私有制已被集體所有制和股份制所代替。現代化的融資手段成為企業發展的命脈,任何一個資本家也不能脫離這個社會化的形式而超然存在與發展。所謂所有制的形式不是進了一步嗎,所謂的共產主義和世界大同這個不同名字的嬰兒不是正在孕育嗎?生產領域跨國公司的出現,鈔票的互兌互換,互相流通,一國有難、全球支援,一方出現疫情,紅十字會不分國度無私援助,各國之間不分意識形態,互派留學生,消除了語言障礙,相當一部分國家、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權狀況逐步改善,人人有飯吃、有衣穿,是不是一個世界大同(共產主義)的雛形呢。因此,說兩種制度殊途同歸也可作一個探討的話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