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紙造蛀以新充古。這本《國史通典》就是前兩者的代表作,它是將唐代杜佑撰寫的《通典》加了“國史”二字,剜改為《國史通典》,本來《通典》封面是沒有署作者名的,造假者乾脆把生拉硬拽把寶國賢給弄了上去。當然,造假不能光改封面,造假者把序文也作了刪改,為了掩飾剜改的痕跡,所以才把剜改的地方鈐上“南京翰林院印”和“季滄葦圖書記”。
唐風聞言笑了笑,低聲說道:“多謝提醒,但這本書另有玄機。”他問鋪主道:“老闆,這怎麼賣的?”
鋪主看了看唐風,又看了看劉書南,為難的說道:“劉老闆,這位是”鋪主當然知道這是假的,有人問自然是好事,但兔子不吃窩邊草,這人跟劉書南認識,這樣明著坑人面子上也過不去。
劉書南呵呵一笑,說道:“他就是擺在家裡做裝飾的,您看著辦吧。”劉書南這話有水平,人知道這是假的,就是擺在家裡唬人的,你就別亂開價了。
鋪主滿臉堆笑的說道:“既然是劉老闆的朋友,我也不收您高價,就一吊吧。”這老闆也是賊精,他不明說,一吊是老行話,古代制錢一千枚為一吊,後世的一吊就是指一千,放到現在就是一千塊。
一本子虛烏有的《國史通典》賣一千塊有點貴了,但唐風不在乎這個,他爽快的說道:“那就一吊吧。”新規矩不懂,老規矩還是知道的,唐風從包裡拿出一千塊給鋪主。
揹著佛像去撿漏,佛珠也會來保佑。唐風表情平靜的接過書放進包裡,內心卻是一片狂喜。
滿肚子疑問的劉書南當然不希望唐風就這麼走了,他說道:“唐兄既然來到這邊,不如到小店一坐,如何?”
唐風點頭說道:“那就打擾了。”
劉書南說自己開的是“店”,其實是一家公司,裡面還有十來號員工,大廳裡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裝飾品,根雕、假山、奇石等等。這些都不是古董,而是現代仿古裝飾品,這傢伙真有頭腦,別人玩古他就做今。畢竟,玩收藏的人多如牛毛,但家裡能擺滿古玩的人則是鳳毛麟角,弄點仿品一樣能提升品位。
辦公室裡,劉書南拿出一套精美的紫砂壺,他一邊張羅一邊說道:“唐兄千萬別客氣,你可是請都請不來的貴客呀。”
“劉兄過講了。”兩人客氣幾句之後,劉書南拿起紫砂壺倒了一杯熱茶,將裝紫砂的盤子推向唐風。
用紫砂壺喝茶不能說喝,那得說品,講的就是那閒情逸致,雖然唐風不懂茶道,但還是有模有樣的拿起杯子淺嘗一口,之後,他點頭說道:“嗯,好茶。”好什麼呀,唐風根本不懂這個,就是覺得很苦。
“呵呵,這是我們老家的鐵觀音。”劉書南說道:“第二壺味道還要好。”
唐風問道:“劉兄是福建人?”
“是的。”劉書南點了點頭,他不想跟唐風扯太遠,他現在只想知道另有玄機的玄機是什麼,,他輕聲問唐風道:“唐兄剛才說另有玄機,可否告知小弟一二呢?”
《通典》是我國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專史,它的作者是唐代杜佑,杜佑唐朝中葉的宰相,著名的史學家。《通典》學術價值很高,但並不值錢,因為它太有名,所以各朝各代翻刻本有很多,翻刻本多了流傳就廣,如果以原書真實面貌出現,對藏書家就不會有多大的吸引力,價錢也高不上去。所以作假者才將《通典》偽造成《國史通典》。
唐風哈哈一笑,不緊不慢的說道:“關鍵的問題就在這兩枚藏書印上,劉兄不妨想想,為什麼造假者不留其他官府和其他人的藏書印,偏偏留了南京翰林院和季滄葦的,要知道這兩枚藏書印可是如雷貫耳啊,特別是“季滄葦圖書記”,這是有證可查的。”
“你的意思是”劉書南想了想之後,恍然大悟的說道:“因為真的就有這麼一本書!”
★關於書友提到的,跟官方合作的問題,其實後續章節展開之後都會明瞭。為了整體情節的推進,覆沒辦法一下子把所有的問題全集中在一起解答。後續還會更精彩,還請大家繼續支援本書,絕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第五章 錯有錯著
唐風搖著頭說道:“《國史通典》這本書是存在的,但也是《通典》改的,而‘南京翰林院印’和‘季滄葦圖書記’兩枚藏書印也是真的,我估計這至少是明朝以前的古改本。”
物以稀為貴,存世量決定一件古玩的價值,古玩也是消耗品,流傳時間越長存世量就越少。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本作偽的《國史通典》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價值,因為他是明朝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