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第3/4 頁)
信王朱由檢趴伏於地,臉面朝下,誰也看不清他的表情。此時,在他的眼中閃過絲恨絕的冷意,但稍瞬即逝。他繼續哭道:“皇上保重,皇上萬安,臣弟走了。”說罷,爬起身來,躬著身子慢慢地退到了殿外。
朱由檢出了乾清宮。
在眾太監宮娥的視線中,只見他抹乾眼淚,神情哀傷地往皇宮外走去。路上遇到些宮人或者官員向他行禮,他還是如既往地溫文儒雅地回禮。
等到登上了馬車之後,朱由檢的眼淚才收起來,他端坐在車廂裡,掀開小角車簾,遙望著紫禁城的紅牆綠瓦,喃喃地道:“我還會回來的!”
看了小會,他才把眼神從這片恢宏的建築中拉回來,心緒也回到了兩天前……
今天的結果,其實在兩天前,他大概已經猜到了。
韓爌也猜到了。
所以當天他們就開始密議接下來的應對之策了。
韓爌建議他向皇上哭求留在京城。
他卻有不同的看法。
哭是要哭的,不過不是哀求留在京城,而是主動為皇帝背鍋,為皇帝分憂。
因為當年就是皇帝下旨,將他留在京城的。
那時,正值前兩任太子早夭,皇帝需要個信得過的親人留在京城。他做為皇帝的親弟弟,留在京城是理所當然的。
但現在時移勢易,又是大不相同了,太子朱慈炅雖然多病,但經過醫治之後,似乎痊癒在即,而他做為曾經的儲君候選人的歷史使命也將走到盡頭了。
既然已經走到盡頭,如果還強留的話,就是明目張膽地造反了!現在實力不夠,朱由檢還未傻到會走這步棋。
在這種形勢之下,離開京城是唯可以將繼位懸念保留到最後的手段。
接著,他向韓爌提出了個計劃。
——刺殺太子的計劃。
這個計劃將在他離開京城之後實施!
……
時間飛逝,朱由檢奉旨離開京城已經個多月了。
而此時,京城以及大明各地,春夏之交的旱情已達數月之久。
天啟皇帝每天都會收到從各地方府衙急報過來的災情報表,以及向朝廷索要賑災糧餉款項的文書。
為了處理乾旱之時出現的物價飛漲,民變以及其他瑣碎事務,內閣近個月以來,幾乎每天都在滿負荷地運轉著。
但是乾旱不解除,就算人再忙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為此,天啟決定祈雨。
祈雨,其實就是場乞求天地垂憐的儀式。
如果命好的話,天會下雨,但即使天不下雨,也有好處。因為起碼可以讓天下的百姓感受到皇帝體恤萬民疾苦的誠意。
選了個祭天的黃道吉日後,天啟提前齋戒三天。先在宮中奉先殿裡默告祖宗,然後又在致上天的表文中籤上朱由校的名字,先天送至南郊神庫。之後就是靜等祈雨儀式了。
祭天祈雨的儀式大致是這樣的:黎明時分,皇帝與眾大臣們便從皇極門出,步行十里至天壇圜丘,到了圜丘之後,皇帝跪下向天祈禱,上香之後,又要向天叩頭四次。行禮完畢,便是皇帝訓辭。搞完這堆儀式之後,再步行回宮。
從這連串的儀式中,可以很明確地看到點:需要很強的體力!
天啟皇帝有這個體力嗎?
旁人不知道!
不過,據他本人說,他是有這個體力的。
近段時間以來,天啟皇帝總算聽取了太醫們的勸諭,沒有再服食金丹,加上有好長段時間不近女色,所以身體看上去是好了些的。
既然皇帝都話了,那這個祭天儀式就搞起吧。
這邊的祭天時間定了,太子那邊治病的時間也定了。
因為隋唐說,皇上祭祀天地的那天,天地的元氣最足,最利於太子的心疾治療。
其實是因為皇上祭祀的那天,國師蕭道陵與錦衣衛都指揮使嚴龍都會隨行保護!!這皇宮中的兩大玄力高手,皆不在宮中,令向忌憚嚴龍感知能力的玄天青心情放鬆了不少。
他等這天,等很久了!
第337章 右手
祭天祈雨的當天,黎明時分。 。
太陽還沒有露頭,但天氣已經悶熱得有如沸湯澆頭,光是站一會就能熱得汗如雨下。
天啟皇帝駕到皇極門,他的衛士與隨從排開了一個長方形的隊伍。
此時,禮官報告,各官在大明門整隊已畢,天啟就開始步行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