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落,其中“女知不及婦”,意思就是女孩子的智慧趕不上婦人。這樣把“女子”和“婦人”分開來,如果誰嫌麻煩,那就過婦女節吧,婦女婦女,既包括婦人,又包括女子,但還是很多未婚女子認為婦女是結婚了的女人,拒絕過三八節。
魯迅、毛澤東都視孔子倡導的封建禮教為洪水猛獸,其實封建禮教也是發展的。孔子說:“殷代沿襲夏代的禮制,所增減的能知道;周代沿襲殷代的禮制,所增減的能知道。如果有誰繼承周代,即使延續一百世也不會糊塗。”(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至於後來禮崩樂壞,過了兩千多年,怎麼能怪罪到孔子頭上呢,孔子不是一隻筐,什麼罪過都可以往裡面裝。
禮崩樂壞兩千年,為什麼我們還被稱做禮義之邦?那是在吃老本,是《論語》等聖賢書潛移默化的結果,儘管後世迂腐的儒生對孔學消化不良,沒有將它發揚光大。禮崩樂壞了,底子還在,積澱很深,除非你不承認我們身邊還有傳統美德。傳統美德不是十年百年可以造就的,除非你只看見了射兔之功,而抹殺了弓箭之效。
對於孔子和儒家,我們曾經動搖過,否定過,當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的時候,才悲傷地意識到,是我們自己把光彩奪目的文化遺產輕易地拋棄了。路途為人所忘,目的令人愈念。
動搖了的信念,到了危機時代,反而為人所重視。讀《論語》,不要拘泥於各種考證的比較,太累,要學陶淵明那樣,輕輕鬆鬆地讀,不求甚解地讀,樂在其中地讀,必定大有收穫。
本人選取《論語》中40個關鍵詞,形式上重構,內容上解構,以整理自己的閱讀體驗。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1、“學”無止境
據說開篇第一章就有多種理解,但那是有考據癖的專家的煩惱,先看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能把通俗的東西詮釋得很深奧,是一種本領;把深奧的東西解釋得通俗,更是一種功夫。我沒有那些本事,但提倡看古籍要輕輕鬆鬆去理解,那一章的意思就是:讀書、生活、總結。要學習,讀書是最有效率的途徑,愉快啊;但書本知識也不能窮盡大千世界,有遠方的朋友光臨,斟酒上菜,聽聽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以及他們異樣的見解,有時勝讀十年書啊(孔子不是說過“無友不如己者”嗎,見);知道自己學識淺薄了吧,但不必鬱悶,怎麼辦呢?學呀,活到老學到老嘛,孔子那麼博學,五十歲才開始學《易經》呢,我們三十歲學《論語》還會遲嗎?《學而》的第一章就是這麼精妙,讀書、生活、總結,再讀書、生活,無限迴圈地修煉畢生,而不是畢業。
學習到底為了什麼?
孔子說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是為了立身處世,說話得體(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是為了不背離大道(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是為了達到完美的境界(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學習成績好了有什麼益處?
孔子說可以糾偏,即透過學習,改正愚昧、浮蕩、損物、偏激、作亂和狂妄的弊端(),可以觀風察俗當記者,溝通情感騙老婆,抒發怨恨交朋友,捉鳥捕獵,沾花惹草(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一言以蔽之,學以致道,學以致用。用是功用。那到底學習有沒有什麼實惠呢?
功利也是有的,孔子說學得好可以管理政務,當外交官(頌詩三百,授之以政……使於四方),就可以拿工資買飯票(學也祿在其中矣),除非象樊遲那樣自甘下流去學種莊稼辦菜園()。當然要學以致用,否則不能獨立工作,讀再多書也沒有什麼用(不達……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但孔子似乎更欣賞學而不出仕的人(三年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比如漆雕開推辭說沒自信(),閔子騫拒絕給惡人做事(:善為我辭焉)。但孔子的學生子夏,卻是明明白白地勸人出仕,表達了一種觀念家與事業家不分離的觀念(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那怎麼樣才學得好呢?
孔子說學習態度有四個層次:天才為上,主動學而成才為次,被動去學又次,不學無術為下(1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但學習效果有三種境界:懂得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