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同學們還是集資厚葬了顏回,孔子嘆息道:“顏回把我看做父親,我卻不能把他當兒子對待。”(見和)
這是孔子講原則的結果,即使是自己的喪事,他也嚴格遵從禮制。那年孔子患了重病,子路預備後事,當時孔子已經去職,只能按士人的等級來辦理喪事。子路出於對老師的敬意,也為了使喪禮風光些,所以為孔子私下設定了卿大夫待遇的治喪委員會。等孔子病情好轉,把子路罵了個狗血噴頭:“太過分了,有你這樣弄虛作假的嗎!沒有家臣卻裝做有家臣,我欺騙誰呢?騙天嗎?我與其死在這種家臣手上,還不如死在你們這些後生們手上!我即使不能隆重安葬,我還會死在大路上嗎?”()。 最好的txt下載網
20、慎終追遠的祭
周王所重:民、食、喪、祭()。
祭誰,誰祭,拿什麼祭(祭品),怎麼祭(祭禮),是那時的祭官要熟練掌握的。
祭神見24章,這章主要談祭祖。“慎終追遠”,追遠就是祭祖。誰去祭祖,當然是被祭者的後人,所以不祭別人的祖先,孔子說:“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是諂媚。”(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祭品就因地制宜了。疏食菜羹也一樣祭,心誠則靈(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致孝乎鬼神)。用肉做祭品,就有講究,必須煮熟了才上供,從衛生和節儉兩方面考慮。熟肉來自外間,恐有不潔,是不能上供祖先靈前的()。天子在宗廟祭祀的時候,可以撤除祭品,用樂歌代替。周王這樣做合禮,魯國三桓一般的貴族這樣做就失禮,孔子說:“‘相維闢公,天子穆穆’,怎麼能用在這三家的廟堂上呢?”()
祭祀的禮節我是不懂的,孔子說父母死了,要“祭之以禮”,具體規程可能要看《禮記》,但這不合時宜。現在的祭祖(包括祭故去的父母親),在我的家鄉,行動上是清明與冬至的掃墓,傳承上則是宗祠與家譜相為表裡。《論語》裡只舉了一個祭而失禮的例子。那年魯國舉行五年一度的帝祭大典,全國人民都可以去觀禮,但祭典開始用酒酹地,魯君就沒有依照禮制操辦,慘不忍睹,孔子說:“以下的節目,我不想看了。”()後來別人向孔子詢問帝祭的涵義,他為尊者諱,說:“我不知道,如果我知道,就好像看我的手掌。”但細心的人就會明白,魯君失禮了。
守喪是一種特殊的祭,更淡泊持久的祭。殷高宗武丁守喪,三年不說話()。因為白天貪睡而被孔子罵做“朽木不可雕”的宰我,麻衣粗食,覺得守喪三年太久了,不愧是言語科的高才生,問孔子:“老師,君子三年不修禮樂,會禮崩樂壞。老米吃完了,新谷曬乾了,一年就夠了吧?”孔子問他:“那你錦衣美食,心安嗎?”宰我說:“心安。”孔子說:“你心安就去做吧。君子守喪,吃美味不可口,聽音樂不快樂,住在家裡不舒服,所以要臥薪齋戒。現在你心安就去做吧。”宰我退出去,孔子說:“宰我不仁啊。子女出生三年,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守喪三年,是天下通行的喪期,人之常情啊。錦衣美食還心安理得,一年的苦都吃不了,宰我是否也有三年的愛回贈他父母呢?”(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要理解孔子說宰我不仁的意義,不是指責他不願意守三年喪,而是他沒有三年愛回贈父母,因為他錦衣美食還心安理得。當然,對父母的愛重要的還是在生前(參見第9章《三年之愛的孝》)。
跟祭祀有關的言語很講究,孔子說過一句話:“割雞焉用牛刀。”()後人把它改為“殺雞焉用宰牛刀”,差別很大。割是切割,孔子把雞當祭品,祭品是無所謂生死的,所以不說殺或宰。春秋時候,齊宣王看見一頭牛被作為犧牲品前,嚇得顫抖,動了惻隱之心,一個大臣提醒說君主您該愛人,而不要對畜生動婦人之仁。
說祭,不能忽略齋戒,這是祭祀前潔淨身心的步驟,以表示祭祀的誠心。齋戒在衣食住行四方面都有限制。
“齊必有明衣,布。”()齋戒時必須有專門的衣服,麻布或葛布做的,供沐浴後穿,簡單潔淨為要。
“齊必變食。”不能喝酒,不能吃腥,不能吃葷,只能吃齋,或者說吃素,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