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小詞典
(將《論語》高舉高標一下,同時借理論物理學來提供風馬牛不相及的娛樂。)
、華夏學:對整個論語的研究。中國人一般把華夏學說成國學。
、無邊界條件:一種論語在人們的閱讀裡是有限的文字、無界的內涵的思想。
、光年:讀論語一年走過的距離。
、華夏學望遠鏡:透過閱讀可以望見幾千年前的文明之光的一種望遠鏡,目前為止只有論語一種。
、虛時間:不讀論語的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日子。
、能量守恆:關於論語的能量(或它的等效功用),不因朱熹的註解而增加,也不因毛澤東的批判而減少。
、論語常數:朱熹使用的一個華夏學方法,該方法使論語有一內在的膨脹傾向。
、大統一理論: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理論。
、弱電統一能量:大約為100個魯迅的能量,在能量比這更大時,孔子和毛澤東之間的差別消失。
8、大統一能量:在國策實踐能量比論語功用更大時,中國城鄉之間的差別消失,國力超過美國。
9、人擇原理:我們之所以看到論語是這個樣子,只是因為如果它不是這樣,我們就不會在這裡去探索它。
、大爆炸:孔學開端的奇點,是文明之光被點燃的瞬間,即論語開篇首章第一句第一個字。那就是“學”無止境。
、蟲洞:連線宇宙遙遠區域間的時空細管。蟲洞提供時間旅行的可能性,那就是對論語的解讀。
、雷達:一種偷懶的讀論語的方法,像百家講壇那種。
、宇宙的波函式:描述在一定的時刻找到宇宙的不同形狀的機率的分佈。借用為張引弘在一定的時刻,找到論語的不同篇章中關鍵詞的分佈,那就是張引弘《門外讀論語》的方法。
、孔丘——張引弘橋:連線兩個時代的時空的文化細管。參見蟲洞,物理學上稱為愛因斯坦——羅森橋。
2、穩態:不隨時間變化的態:一個以固定吞吐量代謝的海是穩定的,因為即便它不是靜止的,它在任何時刻看起來都是等同的。那就是百川歸海的“道”。
3、測地線:兩點之間最短(或最長)的路徑。那就是行得通的路,可以實踐的“直”。
4、座標:定點在時空中的位置的一組數。文化上借用為典章制度,那就是鬱鬱蔥蔥的“文”。
5、論語背景輻射:起源於早期古代的論語的輻射,歷次文化革命時它受到如此大的詆譭,以至於現在不以光而以古董(在圖書館塵封的書籍)的形式呈現。那就是山高水長的“德”。
6、基本粒子:被認為不可能再分割的粒子。那就是一以貫之的“忠”與“信”。
7、紅移:由於毛澤東效應,從離開我們而去的論語發出的光芒的紅化。那就是“禮”失而求諸野。
8、強力:四種基本力(忠信禮義)中最強的,最短程的一種力。那就是捨生取“義”。
9、黑洞:行為的一個區域,因為那裡的引力是如此之強,以至於任何東西,甚至“忠”都不能從該處逃逸出來。那就是“孝”。
10、事件視界:黑洞的邊界,一旦越過這個邊界,就不可能從黑洞逃逸。借用為道德的底線,那就是無道不穀的“廉恥”。
1、宇宙線:從遠古來的至上品德,它以接近於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執行著,那就是登峰造極的“仁”。
1、頻率:一個詞在一本書裡完整迴圈的次數,“仁”108次。
1、仁/義二象性:在論語系統中,仁和義之間沒有區別;仁有時可以像義一樣行為,而義有時可以像仁一樣行為。
12、光子:光的基本粒子或量子。文明的基本單位,那就是“知”。
13、質量:芸芸眾生中士人的魄力;它的慣性,或對它加速的抵抗。那就是用禮節制、不可奪志的“勇”。
14、場:某種充滿空間和時間的東西。那就是文明史上的“戰”。
15、華佗極限:一個健康的人體的可能承受的最大程度的病的臨界值。比這程度更大的病,則會發展成死亡。那就是戰戰兢兢的“疾”。
16、反粒子:每個型別的物質粒子都有與其相對應的反粒子。當一個粒子和它的反反粒子碰撞時,它們就湮滅,只留下能量。那就是命中註定的“生”與“死”。
17、弱力:四種基本力(君主、大夫、士人、民眾)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