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頁)
嚴,隱然如長城,今乃無異諸路廂、禁軍矣。”以昔日的岳家軍為例,批判南宋的正規軍——禁軍,已經退化到與地方武裝廂軍相差無幾的地步。
譏諷這些所謂的正規軍拿著“NBA”的年薪,卻打著讓“球迷們”失望的“CBA”水準。。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五,政治需要:
“政治”這種東西很有意思,它可以讓一個所謂的“壞人”在一夜之間變成全國人民學習的好榜樣。不為別的,需要而已。
岳飛原本是以謀反的罪名被誅,但南宋的第二代皇帝宋孝宗有北伐之志,出於鼓舞士氣、激勵軍心的需要,於1162年即位伊始就開始為抗金名將岳飛*昭雪。
當時是繼續誣衊岳飛還是為其*,對宋廷而言是關係到選擇收復失地還是偏安江南的大問題。
雖然孝宗一朝對岳飛的*並不徹底,但畢竟拉開了為其昭雪的序幕;雖然宋廷賜予岳飛生前死後的官方地位從未超越過“中興四大名將”的其他三位同志,但在大眾心中,為抗金含恨而終(其實真正的死因有待探討)的岳飛已經在潛移默化間成為了“四將”的代表。
強烈要求和“小瀋陽”們劃清界限的硬漢精神(1):
第六、強烈要求和“小瀋陽”們劃清界限的硬漢精神:
現在我們經常可以在電視臺的一些選秀的節目中,看到娘娘腔的“硬漢”們閃亮登場。甚至連“愛哭”都成了“超男”“快男”和“好男兒們”的特色菜。
是啊!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連“硬漢”們也開始走中性化的道路了,“妖嬈爺們”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並且大有取代“鐵血爺們”的主流地位之勢。據說不僅僅是我國,就連那個曾經和我們打得死去活來的鄰國,也是號稱男子漢的故鄉(看過電影《追捕》的同志應當深有體會)——日本,那曾經引以為豪並代代傳承的“武士道精神”,也開始面臨絕跡滅種的考驗。
然而,做作也好、忸怩作態也罷,卻又都說明了“硬漢”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始終是居高不下。 。 想看書來
強烈要求和“小瀋陽”們劃清界限的硬漢精神(2):
其實,“真正硬漢”的門檻很高。按照中國傳統文化對“硬漢”的理解,應當是指那些寧折不彎的男子漢。不過,這類男人的通病是易衝動,因此愛犯錯誤,尤其是愛犯和領導對著幹的低階錯誤。
岳飛,是南宋年間硬漢的代表。其中最能體現其“硬漢”精神的,不是在民族戰場上和外國朋友死掐,而是在其被捕入獄後的表現。嶽鵬舉並沒有像其他“犯臣”一樣“山呼萬歲”,然後喊著“皇上聖明”“臣罪該萬死”之類的傳統口號,一邊向自己臉上不停地“抹大糞”,一邊不失時機地表達忠心,以求得一線之生機,而是採取了“絕食”“拒絕交待”的態度。
當然,沒有人會認為此時的岳飛是在同“萬惡的舊社會”進行決裂,但最起碼已經將“不為瓦全”的精神表現得盡致淋漓。
雖然硬漢精神極易受到人們的推崇,但卻與官場上“吃飯要防噎、走路最怕跌”的潛規則背道而馳。因為“硬漢”們通常都具有著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人格,而這必然將與特權之間產生不可調和的衝突。
悲壯的死:
第七,悲壯的死:
我們做這樣一種假設,如果岳飛是躺在高幹病房裡安詳地與世長辭,即便他生前有再大的功勳,也很難給世人,尤其是後人以極強的共鳴。
岳飛的遭遇;稱得上是一個標準的“中國式的悲情劇本”。雖然南宋年間抗擊外侮的志士仁人不在少數,在岳飛之前有“中興第一相”李綱、三呼黃河而卒的宗澤,之後有辛棄疾、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更不論與岳飛共同浴血沙場的韓世忠、劉琦、吳玠等貨真價實的名將。論忠、論勇、論文才、論武略、論節烈,有些人並不遜於岳飛,可若論對後世的影響力,卻無人能夠與嶽鵬舉相比肩。 其中原委固然是以多元化而著稱,但,“含冤風波亭”則無疑起到了畫龍點睛般的關鍵一筆。身為抗金名將,沒有殉於沙場,卻被“自己人”所害。“忠而遭戮”“壯志難酬”的結局,不僅能夠博起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販夫走卒、市井草民的廣泛同情,也極易引起同樣身處政治漩渦的諸多士大夫們的共鳴。
人們崇拜英雄,尤其是悲劇英雄。悲劇英雄就好像一部部將美好的東西打碎給別人看的名著一樣,能夠激發人們內心深處對真、善、美追求的原始慾望,對假、惡、醜的憎惡。
在我國古典的悲劇英雄中論其身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