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3/4 頁)
臣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如果劇本寫得不夠好,那麼是因為編劇本人離劇本所描繪的生活還不夠接近。要想寫好黑幫電影的劇本,蕭逸臣就必須先走進那種混亂無序的生活,只有看清楚了其中的墮落、掙扎、無奈,蕭逸臣感覺自己才能夠寫出真正的黑幫經典。
在數位保鏢的陪同下,蕭逸臣深入到了紐約治安最為混亂的貧民窟實地感受那種生活。他到過嘈雜的街頭小酒吧,目睹了街頭血腥的暴力,和患有艾滋病的街頭ji女聊過天,還慷慨的邀請過幾個半大黑人少年喝過啤酒。在這個被鋼筋水泥包圍的區域中,蕭逸臣感受完全不同的兩種生活,貧窮是罪惡最好的溫床,在標榜著法制**健全的美國,蕭逸臣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了這種國家陰暗的一面。
生活在這裡大多都是一些黑人,每天都有流血事件在這裡發生,犯罪甚至成為了一種明目張膽的行為,人類所有引以為驕傲的制度,在這裡都失去了作用。混亂充斥著這裡的每一個角落,在很多黑人小孩的眼神中,蕭逸臣看到的只是迷茫。
這樣無序的混亂,和蕭逸臣在監獄中面對那些黑幫頭目的坦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兩種生活狀態看上去幾乎是對立矛盾的,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就像一枚硬幣的正方兩面,看似沒有任何的交集,其實本質上卻是連在一起的。這種矛盾的衝突,成為了蕭逸臣劇本的主線。
第一百三十八章 故事or往事
確定了劇本所要表達的主題,蕭逸臣開始著手創作,但是劇情的構建給他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對劇本的寫作他只有一個模糊的方向,他雖然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採集,但是他沒有一個合適的故事能夠將他收集的這些資料串聯起來。
蕭逸臣是一個編故事的能手,但是這次他發現這個故事並不好編。這不是奇幻,需要的是嚴謹齊備的邏輯條理而不是誇張浪漫的想象。他需要一個有代表性的故事,這個故事必須真實卻又要帶有幾分傳奇的色彩。他有意識的去接觸的那些人,都不能夠為他提供這樣的東西。
劇本的創作陷入了僵局之中,這讓蕭逸臣很苦惱。好不容易有一個休假日,蕭逸臣坐在電腦面前卻一個字也打不出來。他決定到花園裡去散散心,放鬆的狀態說不定能夠為他找到一些靈感。
賞心悅目的花草並沒有給蕭逸臣太多的幫助,但是在花園裡,蕭逸臣卻遇到了老穆,他還是如蕭逸臣第一次見到他那般謙遜。滿腦子想的是劇本的事情,蕭逸臣只是和他簡單的打了一個招呼,可沒走出多遠,蕭逸臣突然又折了回來。
“老穆,我記得你是大陸解放的時候來的美國?”蕭逸臣沒頭沒腦的問了一句。
“是的,大陸解放之後,國民黨。退守臺灣,家父不願意留在臺灣,所以就舉家遷移到了美國。”老穆聞言一愣,“蕭先生怎麼突然想起問這個?”
“剛好在寫一個劇本,所以想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情況。”蕭逸臣並沒有直接告訴老穆他準備寫黑幫電影劇本,但是老穆的身世給蕭逸臣一個啟發。華人在美國人口中佔了不小的比例,那麼美國華人存在黑幫嗎?心中有了這樣的疑問,蕭逸臣突然決定想老穆打聽一下有關這方面的訊息。“那時候來美國的華人應該不少,據你的瞭解,那時候美國華人中有沒有像義大利黑手黨那樣的黑社會組織?”
“您指的是在美國的華人黑幫?”。老穆似乎想到了什麼。
“我只知道舊上海的青幫和香港的黑社會,我想知。道美國華人社會中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組織?”蕭逸臣很希望能夠從老穆口中得到確切的訊息。如果真的存在,那麼他以在美華人黑幫為劇本主線,也可謂算是標新立異,華人的黑幫組織,絕對是同時具有東西方文化背景的群體。他們很可能既拜關二爺,同時又信耶穌,這種中西方文化調和的產物,寫出來一定很有意思。
“有倒是有,不過那是很遙遠的事情了!”老穆的回答。讓蕭逸臣興奮了起來,看老穆的樣子,似乎不僅知道有這樣的組織存在,而且好像還了解一些情況。
“蕭先生對華人黑幫很感興趣?”老穆用一種怪怪。的眼神看著蕭逸臣,似乎在他看來,蕭逸臣這種身處美國上流社會的人物,不應該對那些陳年舊事感興趣。
“您忘了我還是。一個編劇,事實上我正在構思一個有關華人黑幫發展的電影,這些天我從不同的渠道接觸了很多曾經乃至現在的黑幫分子,從他們那裡得到了一些零碎的想法,但是我還缺少一條主線。我需要一個有關華人黑幫的故事,最好是一個華人黑幫頭目成長的經歷,我需要從他和他的故事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