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2001年9月,索馬利亞在國外的難民總數約30萬,主要分佈在衣索比亞和肯亞。
中國同索馬利亞於1960年12月14日建交。從建交至1990年,兩國友好合作關係順利發展。1970年和1971年,索馬利亞同其他國家共同向聯合國提出恢復新中國合法席位的提案,為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作出了積極貢獻。
1991年,西亞德政權被推翻,索馬利亞自此陷入軍閥武裝割據的局面。中國駐索馬利亞使館、醫療隊及有關專家被迫於1991年1月撤回,但兩國仍保持外交關係。自索馬利亞陷入內戰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對其局勢保持密切關注,支援國際社會和地區組織為和平解決索馬利亞問題所作的努力,積極參與聯合國關於索馬利亞問題的討論,並多次向其提供藥品和救災物資等人道主義援助。中國於2003年至2007年間擔任安理會索馬利亞問題協調員。
二、亞丁灣簡介
亞丁灣是指印度洋西北在葉門和索馬利亞兩國之間的一片水域,位於亞洲*半島和非洲索馬利亞半島之間,它東連*海,西經曼德海峽與紅海相連,是波斯灣石油輸往歐洲和北美洲的重要水路,被稱為“海上咽喉”,但也是全球海盜活動的主要區域之一。亞丁灣沿岸的主要港口城市有:葉門的亞丁,索馬利亞的柏培拉、博薩索,吉布提的首都吉布提。
該海灣是以葉門的海港亞丁為名。北面是*半島,南面是非洲之角,西部漸狹,類似喇叭口,形成塔朱拉灣,東面以瓜達富伊角的子午線即東經51度16分為界。東西長1480公里,平均寬度482公里,面積53萬平方公里。希貝海脊橫貫海底,為印度洋海脊的餘脈,有許多大致東北…西南走向的斷層,最大的叫阿盧拉…費爾泰海溝,深5360米,是整個海灣的最深處。希貝海脊灣口的深度達3900米,向西造成一條較淺的東西方向溝谷,即塔朱拉灣。 。 想看書來
索馬利亞海盜概況(3)
紅海、亞丁灣和*海之間海水的大量對流,強烈的蒸發作用和季風的影響,使水體結構十分複雜。表層水含鹽度高,水溫在25℃~31℃之間。
海灣中的生物種類繁多,浮游生物豐富,近海盛產沙丁魚和鯖魚,遠海魚類有海豚、鮪魚(金槍魚)、梭魚和鯊魚。當地居民一般僅限於在近海捕魚,沿岸有許多分散的漁業村鎮。
亞丁灣地域氣候乾燥炎熱,8月份表層水溫達27℃~32℃,是世界上最暖的熱帶海之一。表層水流一向隨季風變換而易,鹽度很高。海面以下100~600米深度的水從*海流向紅海,鹽度較低;600~760米的水作反向流,鹽度大;1000米以下又是一層較淡的水。
亞丁灣西側有兩個世界馳名的海港,即北岸的亞丁港、南岸的吉布提港,是印度洋通向地中海、大西洋航線的重要燃料港和貿易中轉港,扼守著地中海東南出口和整個中東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出入蘇伊士運河的咽喉,每年透過這裡的船隻約有1�8萬~2萬艘。
三、索馬利亞海盜簡介
2005年11月5日凌晨,索馬利亞海域發生的一場遊輪與海盜大戰,震驚了全世界。一艘美國嘉年華遊輪公司旗下的豪華遊輪“精靈”號在途經那裡時,突然遭遇兩艘海盜快艇的偷襲。“精靈”號在身中3枚火箭彈後船艙起火,船上300多人危在旦夕。雖然遊輪最終憑藉非致命武器——“聲彈”化解了危機,但海盜問題再次引起全球關注,現代海盜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闖”入人們視野……
事實上,“精靈”號的被襲,只是全球海上劫掠事件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來,海盜襲擊聯合國運糧船、油輪和多國遊船的事件屢見不鮮。
據美國《時代》週刊2008年11月20日報道,近年來,索馬利亞海盜大有越來越猖獗的趨勢。他們的目標越來越大,贖金也越來越高。索馬利亞海盜史無前例地劫持了沙特巨型油輪“天狼星”號;加上近來的連續劫持,他們正以前所未有的曝光率成為全球媒體焦點。“天狼星”號是被海盜劫持的最大船隻,全長300多米,比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還要大兩倍。
目前活躍在索馬利亞海域的海盜主要有四大團夥:
一夥叫“邦特蘭衛隊”,他們是索馬利亞海域最早從事有組織海盜活動的團伙;
一夥叫“國家海岸志願護衛者”,規模較小,主要劫掠沿岸航行的小型船隻;
第三夥叫“梅爾卡”,他們以火力較強的小型漁船作為主要作案工具,特點是作案方式比較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