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部內陸,人口近10萬,是北部地區的經濟和交通中心。
索馬利亞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經濟比較落後、貧窮,工業基礎薄弱。以畜牧業為主,是世界上人均佔有牲畜最多的國家之一。約80%的人口以畜牧業和半農半牧業為生。牲畜多羊、牛,也是世界上擁有駱駝最多的國家,素有“駱駝王國”之稱。耕地主要集中在南部朱巴河和謝貝利河流域。農作物有香蕉、甘蔗、棉花、高粱、玉米等。特產乳香、沒藥和*樹膠,為世界最大的香料生產國之一。工業有食品、捲菸、皮革、紡織、製糖、建材、魚肉罐頭等企業。開採綠柱石、石膏、鈾礦,尚未開採的礦藏有鐵、錳、鈮、鉛、鋅、錫等。牲畜及其產品佔出口總值80%以上,香蕉為第二大出口商品,還出口皮革、乳香、沒藥和魚品等。進口石油、機器、車輛、糧食、日用品等。境內無鐵路,陸上運輸以公路為主。
索馬利亞歷史悠久。公元前17世紀以前,這裡就建立了以生產香料著稱的“邦特”國。1960年6月26日北部地區獨立,7月1日南部地區獨立,同日南、北兩部分合並,成立索馬利亞共和國。1969年10月,國民軍司令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發動“不流血政變”上臺,改稱索馬利亞*共和國,1991年2月改為現名。獨立日為6月26日,國慶節為7月1日。
自從1991年西亞德政權倒臺,索馬利亞一直處於軍閥武裝割據、國家四分五裂、內戰不斷的無政府狀態。兩年內戰,造成至少10萬人死亡。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曾派特種兵前往索馬利亞執行任務,結果在同當地反政府武裝分子的巷戰中大敗,鎩羽而歸。美國人隨後從當地撤走了全部維持和平的部隊。於是,大大小小的海盜與土匪力量乘機發展、壯大起來,成為今天大海盜的前身。
“9·11事件”以後,美國將索馬利亞列為恐怖分子巢穴國家和下一步可能打擊的目標。2004年以來,索馬利亞和平程序取得積極進展。當年2月23日,索馬利亞和談全體代表舉行會議,透過索馬利亞《過渡憲章》。同年10月10日,索馬利亞過渡議會在肯亞首都內羅畢選舉阿卜杜拉希·優素福·艾哈邁德為過渡政府總統。2005年1月15日,過渡政府正式成立。
2007年七八月份,索馬利亞全國和解大會在首都摩加迪沙召開,各方代表就索國內停火、解除武裝等眾多議題進行了討論,達成廣泛共識。9月中旬,索馬利亞總統、總理、議長等在沙特*吉達市簽署全國和解大會最後成果檔案。
索馬利亞海盜概況(2)
聯合國是索馬利亞託管和獨立的創議者。2007年2月,聯合國透過決議,授權非洲聯盟向索派遣一支8000人組成的維和特派團。但到目前為止,只有烏干達和蒲隆地派遣了總數約2600人的部隊。2008年1月18日,非洲聯盟和平與安全理事會決定將非盟索馬利亞特派團任期再次延長6個月。聯合國安理會於2008年8月19日一致透過決議,決定將非洲聯盟駐索馬利亞特派團的任期延長至2009年2月20日。今總統謝赫謝里夫·謝赫·艾哈邁德於2009年1月31日當選。
索馬利亞黨派林立,帶有強烈部族色彩,各派不斷分化組合,最多時達30餘個。目前主要黨派有:索馬利亞民族運動、索馬利亞救國*陣線、拉漢文抵抗軍、索馬利亞民族聯盟、索馬利亞愛國運動、索馬利亞救國聯盟等。
20世紀70年代初,由於國有化政策過激,加上自然災害等因素,索馬利亞經濟嚴重困難。80年代,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支援下,該國調整經濟政策,強調優先發展農業,逐步實行經濟自由化,放寬貿易限制,鼓勵外資和私人投資,取消農產品價格控制,實行先令貶值,美元拍賣,緊縮財政開支等措施,經濟一度好轉。1991年後,由於連年內亂,工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經濟全面崩潰。
由於內戰不斷,索馬利亞治安情況惡化,物價飛漲,生活必需品短缺,居民生活沒有保障。醫療保健水平在非洲國家中最為糟糕。2000年,首都摩加迪沙僅有1所公立醫院和62傢俬人診所,缺醫少藥情況嚴重,只有不到1/3的人口享有醫療服務,75%以上的人口沒有安全的飲用水。2002年,索馬利亞人均壽命為47歲,嬰兒死亡率高達約25%。
2001年,隨著索馬利亞局勢相對緩和,在國際社會的幫助下,滯留在衣索比亞、厄利垂亞、肯亞等周邊國家的部分難民先後自願返回家園。截至2001年6月,已有約19萬人從衣索比亞難民營中自願遣返回國。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