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振華4”輪,在中國交通運輸部組織指揮並協調有關方面支援之下,經船長率領全體船員與海盜沉著周旋近5個小時,終於逼退登船海盜,“振華4”輪及船上30名中國籍船員成功脫險。
據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總值班室有關負責人介紹,北京時間17日12時43分,中國交通建設集團總公司6萬噸級特大件運輸船——聖文森特籍“振華4”輪,在從蘇丹卸貨後返回上海途中,於亞丁灣海域遭遇海盜襲擊。9名持火箭筒、重機槍等武器的海盜登上甲板,企圖劫持船舶。“振華4”輪船長彭維源立即透過公司總部向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總值班室求救,並組織全體船員利用消防水龍頭及自制“燃燒彈”等與海盜對峙周旋。
接到報案後,交通運輸部領導高度重視,立即啟動預防海盜應急機制。交通運輸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翁孟勇親自坐鎮總值班室,組織指揮並協調有關方面支援。他要求應急工作組一方面與遇險船舶保持聯絡,指揮船長繼續在確保船員生命和船舶財產安全的前提下見機行事,與海盜周旋,等待支援;一方面協調國際海事局馬來西亞海盜報告中心及多國海軍聯合艦隊的艦艇和直升機,火速趕往事發海域提供援助;同時向國家有關部門及時通報事件進展情況。
在武裝直升機和艦艇的支援下,“振華4”輪全體船員在生活區設定防障,與海盜頑強抵抗了近5個小時,阻止他們進入裝置間,為贏得軍事援助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隨後趕來的一艘聯合艦隊的軍艦和兩架直升機向海盜頻頻開火,最終迫使海盜放棄攻擊,狼狽逃竄。
成功逼退海盜後,交通運輸部應急工作組有關負責人透過電話向“振華4”輪船長和全體船員表示親切慰問,並提醒他們與應急工作組保持聯絡,加強瞭望和警戒,儘快駛出海盜活動猖獗海域,早日安全迴歸祖國。世界多家媒體在第一時間紛紛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國際海事局海盜報告中心主任宗諾埃爾表示:“我很驚訝這些船員居然設法阻止了海盜的進攻。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做的,可他們確實做到了。”他告訴法新社記者:“正是因為他們的勇敢行動,直升機才有足夠的時間趕到現場,和船員一起擊退了海盜。本來已經登上甲板的海盜最後不得不放棄目標逃走。”
法新社說,此次中國船員獲救,是歐盟成立反海盜海軍力量以來取得的最新成功。
中國船員大無畏的鬥爭精神,博得了國內人民的讚賞和國際民眾的喝彩:“Very Good!”
二、中國考慮派軍艦到索馬利亞海域護航
自從中國船與中國人在印度洋頻頻“觸盜”以來,中國政府與中國海事局多次發出緊急通知,明令禁止本國船員、船隻進入索馬利亞附近海域,外交部領事司也多次發出安全提醒(如2008年9月12日和9月18日)。2008年11月15日,中國外交部網站釋出訊息,再次提醒中方船隻切勿進入、靠近索馬利亞附近海域;並要求各船東提高防範意識,採取積極措施,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2008年12月4日,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戰略研究所所長金一南少將表示,中國海軍應出動打擊索馬利亞海盜。金一南聲稱,若中國人民海軍出動,他們獲得的將不僅僅是打擊海盜的經驗,還有執行遠洋準作戰任務的能力。中國海軍的出動,也有助於恢復世界航運信心。
中國軍民“Very Good”(2)
金一南還說,索馬利亞海盜雖然力圖表現出與國際恐怖分子的區別,但是,他們與恐怖分子行為的最終效果是一樣的。索馬利亞海盜採取的同樣是恐怖主義手段,這種行為還是要歸於恐怖主義。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2008年12月16日在安理會索馬利亞海盜問題部長級會議上表示,中國正積極考慮近期派軍艦赴索馬利亞海域參加護航活動。
何亞非在安理會透過有關打擊索馬利亞海盜的第1851號決議後發言說,中國歡迎國際社會就打擊索馬利亞海盜開展有效合作,支援有關國家根據國際法和安理會決議派軍艦打擊索馬利亞海盜的努力。中國正積極考慮近期派軍艦赴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參加護航活動。
何亞非就打擊索馬利亞海盜行為著重闡述了中國的四點主張:發揮聯合國特別是安理會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的核心作用,以有效協調各國打擊索馬利亞海盜的行動;國際社會打擊海盜行動應嚴格遵守國際法和安理會決議;國際社會應制定綜合性戰略,在政治、軍事、經濟、外交、司法等領域齊力推進索馬利亞問題的綜合解決;國際社會應幫助索馬利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