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能渡人、車能載物、爐灶能燒火、水壺能盛水、衣服能讓人禦寒、醫藥能治人之病、文字能記錄人們所言所想,這些東西都是實用的。如果你能造出更方便的器物出來,那當然能利民了,其功德自然與黃帝、嫘祖、歧伯、倉頡等上古聖王等同了。匠藝是以做出具體器物來利民的,而七略則是透過救世來利民的。這兩者雖然內容不同,但效果卻是一樣。”墨翟的父親常說要用匠藝利民,卻不能如范蠡這般說得讓人明白。
“聽夫子一言,翟再無疑惑了。多謝夫子!”墨翟發現范蠡好像有點口乾,正好茶煮開了,就給范蠡沏上茶水。“敢問夫子,計然七策與七略相比何如?”
范蠡喝了幾口茶笑著說:“所謂計然七策,就是七個計策也。那隻不過是老夫當年助越抗吳的一點小小計謀,算不得什麼。與七略之陽謀相比,七策是些陰謀,只是小道而已。”
墨翟恭敬地說:“老師陰陽之謀俱通,真乃通天地徹鬼神呀!”
范蠡淡淡地說:“這算得了什麼?區區一點心得而已!”范蠡話頭一轉,鄭重地道:“翟兒,你和頓兒跟我學習也近十年了吧。以你們的才智足以做大國的大夫了,但你們缺乏經驗和歷練。所以我決定,從今天起就讓你們出師。”
墨翟和猗頓雖然不忍心離開范蠡,但老人說讓他們出師,就沒有再商量的餘地了,他們兩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墨翟含著眼淚說:“夫子,我們離你而去,你該怎麼辦?誰來照顧你呢?”
范蠡笑了笑說:“你這孩子心腸還是這麼善,你放心吧,我不是還有兩個兒子嗎?有他們照顧我就行了。你們倆正當壯年,自然該去建功立業,切莫糾纏這些瑣碎小事。且談談你們的志向,我也好為你們做這最後一次參謀。”
墨翟可看到猗頓面無表情,就說:“頓兄,你的志向是什麼?說來聽聽!”
猗頓略皺了皺眉,說:“我做不了什麼大事,能做一個富家翁足矣!”猗頓曾說要去做官,但范蠡卻不答應。
范蠡觀察著猗頓,發現他皺眉,就開導他說:“頓兒,爺爺知道你想學我一樣能夠官拜為相,可是你要知道官場就象天氣一樣說變就會變的啊,自古以來有多少人看不透官場之道而身死名滅!遠的不說,你且想想文種?”文種曾與范蠡一道輔佐越王勾踐,可是卻被勾踐賜死了。
猗頓不滿地說:“為什麼我不可以,墨翟就行?”
范蠡說:“你很好學,智謀也足,還能吃苦,但不夠靈活。你幹些實事尚可,可不適合瞬息萬變的朝堂。如果我們有一個世家為後盾,你將有非凡成就,可是如今我們只是普通的商人。墨翟卻有不同,他心思敏捷,總能出人意表,而且豪爽大氣,心有城府,謀而後定。他的性情適合與人較量的朝堂,你的性情適合與物溝通,所以我建議你經商。你二人的本性不同,所以就會有不同的人生。”猗頓雖然並不十分情願,但也接受了范蠡的建議。
墨翟說道:“夫子,我打算去做利民之事。用匠藝創造新器物來利民,非一朝一夕可成。既然匠藝和七略都能利民,我就以七略去利民吧!只是我一個出身並不高的匠人,如何才能出入朝堂呢?””
范蠡看墨翟蹙眉深思,提醒道:“如今儒家人才輩出,出入朝堂、官拜卿大夫者凡多。你欲行利民之舉,就要進入朝堂,要進朝堂就要拜入孔子門下。這是最好的方法,所謂識時務者是俊傑嘛!孔門既然名望天下,自有其道理。現今孔子門徒卜子夏在西河設教,你可前去拜師。天下的道理都有相通之處,可以相容幷蓄,切莫因為門戶之見失去機會。”
墨翟說:“夫子,我如果跟隨子夏學習,豈不背叛了夫子之教?夫子之道如何傳之後世?”
范蠡道:“相容幷蓄乃是天道,萬萬不可有門戶之見。我的七略並不適合每個人,而且也不適合廣為傳播,否則一旦被小人利用,世間將有大亂。傳我之道再不必提!如果可能的話,就留傳給你的後代子孫吧。你的目的是利民,只要能達到你利民目標的都是好的,找機會拜子夏為師吧,那將是你出入朝堂的徢徑。”
范蠡取出一幅帛卷交給墨翟說:“這是當年滅吳之時從吳宮中得到的一卷兵法,我謄錄過了,現傳給你以備不時之需。只是你要記住,此兵法傳自孫武,不可輕易示人,否則一旦被孬人學到,後患無窮!”
墨翟感動得不知說什麼才好。范蠡提醒說:“你們兩個年輕氣盛,做事切不可急功近利,當徐徐圖之。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吧。從明天起,頓兒要去晉國魏氏牧馬,你也要出師了,就去實現你利民的抱負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