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NO3.面對30歲,你想過嗎?
有一天晚上,我的一位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上班的老鄉從網上傳了一個PPT檔案過來,說:“看了這個,我深有感悟,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吧!”
接收完之後,我立刻開啟了。首先是“面對30歲,你想過嗎”的大標題,接著,便是一頁頁讓我觸目驚心的話語:
學歷貶值、經驗飽和、能力退化、精神壓抑、健康透支、“錢”途渺茫……
看不見的危機,步步緊逼!經驗優勢越來越小,人卻越來越老……
工作恐懼症正在流行……
年輕時拿命換錢,年老時拿錢換命……
三年以後,你的位置在哪裡?
路在何方?我們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因為世界總在變。
…………
我看完後,心中有種莫名的觸動,那天晚上想了很久才睡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能畫地自限,而是要勇於接受挑戰。對畏畏縮縮的人來說,真正的危險正在於不敢冒險!
■'智語點“波”'
生活不是不能享樂,但過度享樂就意味著愚蠢。
人生,與其躺在床上安樂地等死,不如跑在路上勇敢地摔死。
年輕人在社會的重壓下,適應能力已變得越來越強,只是他們不自覺地習慣被環境推著走。他們不敢冒險,怕給自己帶來終身的遺憾,於是告慰自己:“我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家人,因為我已竭盡全力。”其實,人只有不斷挑戰和突破才能逐漸成長。長期固守於已有的安全感中,就會像溫水裡的青蛙一樣,最終失去跳躍的本能。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不能只有吸引力,人生需要影響力(1)
年輕人要勇敢地為自己貼上個性標籤,這個個性標籤有一天也許就會真正成為你的品牌!這樣的品牌能夠給別人一個明確的形象,固定下來並不斷強化起來,要相信這樣的形象總有一天能影響到別人。
一本名叫《秘密》的暢銷書說:瞭解這個秘密,你就能做到你想做的事;學會這個秘密,你將知道如何去擁有你想要的。這個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則”。
另一本叫做《影響力》的暢銷書說:政治家運用影響力來贏得選舉,商人運用影響力來兜售商品,推銷員運用影響力誘惑你乖乖掏出鈔票。不管你是什麼身份,都擁有影響力。
為什麼我要把吸引力和影響力兩個詞專門列出來對比說明呢?
在社會上闖蕩一段時間之後,任何一個人都會積累一定的人脈,學到一些經驗,如果再有好人品的話,那就具備了一定的吸引力了。每個人都是一個“活磁鐵”,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自己的人品吸引過來的,由大腦的思維波動吸引過來的!
你想在生命中吸引些什麼?是權力?是健康?還是財富?這些經過努力都會實現。問題是,擁有了這些就足夠了?擁有了吸引力,以後的漫長人生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每個有志青年都會有更高的要求。我們除了有吸引力,還要有影響力!
NO1.力是相互作用的
剛剛踏入職場時,我秉承著低調的態度,時時處處向別人學習,認為別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值得效仿。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我就這樣邯鄲學步地摸索著。可是,在學習中,我忘記了力學的基本原理:力是相互作用的。當你在學習別人的時候,別人也在學習著你,只不過你沒有覺察到罷了。後來,一件小事證實了我的想法。
一次,與幾個同事聊天,因為大家都比較喜歡電腦,說著說著就說到了電腦開機很慢,等得讓人心急。電腦很慢有時候是系統的原因,有時候卻是硬體配置的問題。我說我的電腦開機也很慢,但我會在等待電腦啟動的這段時間裡做一些事,先收拾一下桌子上的東西,給自己倒杯咖啡,計劃一下今天要做的幾件事。等這些一做好,電腦早就開好了。同事一聽,連說這個辦法好,下次一定這麼做。結果他們真的這樣做了。
我當時非常高興,覺得這樣毫不起眼的做法竟然也能引起大家的贊同。透過這件事,我明白了,每個人不僅僅是學習者,也是被學習者,每個人都能影響別人,只是自己不知道。我們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影響力;只有影響力大的人,才會成為生活的強者!
NO2.卡耐基的影響力
美國的《生活》雜誌曾經總結了“對美國最有影響力的100個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