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小隊的鬼子全在睡夢中被炸死了,兩個哨兵來不及反抗,也立刻被擊斃了。這場戰鬥僅五六分鐘就結束戰鬥,2營一個排就繳獲20多支38式步槍,裝備一夜之間全“改善”了。
這2000多鬼子帶著偽軍雖然“住”在村子裡,但是無水無糧,“決戰”又找不到物件,還“送”上了一個小隊,“掃蕩”的帶隊司令只好命令回撤。鬼子一撤,聶鳳智一聲令下,軍分割槽1、2營和“五虎村”的民兵,16團1營、海陽獨立營和索格莊一帶的民兵,一路追殺,結果,密集的槍聲伴著地雷的轟鳴,2000敵軍落荒而逃,腳底下地雷不時炸響,只好小心翼翼地順著來時汽車輪子軋出的轍往前走,但走著走著,腳下還是爆炸了。
原來,聰明的民兵戰士埋完了雷後,又用車轍做了偽裝。最後,鬼子對他們要走的路,只好一段一段地用望遠鏡“望”,發現破綻就起雷,誰知又碰民兵發明出的“馬尾雷”,這種地雷的雷弦細如馬尾,就是走到跟前睜大眼睛地“找”,都很難發現蛛絲馬跡。因為這些雷的引線是用女民兵孫玉敏的秀髮捻起來做成的,頭髮絲的小玩意,鬼子就是用上最“先進”的望遠鏡也還是看不見呀!結果,鬼子儘管一路遠望,除了浪費時間外,還是派不上用場,一路上炸得人仰馬翻。一場聲勢浩大的“大掃蕩”就這樣在中海以徹底失敗而告終了。
5月反“掃蕩”,對新建的中海分割槽來說,是一次大考驗。聶鳳智上任之初,就率領全區軍民大打地雷戰、麻雀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戰績。6月初,軍分割槽召開英模大會,表彰部隊和民兵中湧現出來的大批英雄、模範。女民兵英雄孫玉敏,身材矮小,聶司令還特別獎給她一支短小的新馬槍,說:“小人配小槍。”羞得女英雄孫玉敏滿臉通紅。
地雷戰成為了海陽軍民最靈活、巧妙的戰法,鬼子一聽要上海陽去“掃蕩”,腦殼就變大。在海陽地雷戰中,戰鬥英雄趙守福一人就炸死、炸傷敵人183名,先後6次獲得膠東軍區授予的“鋼槍獎”。他的大名威震敵膽,為了捕捉他,鬼子和漢奸四處張貼布告:
“活捉趙守福者賞洋10000元,割他的頭者賞洋5000……”
但是,他們就是“活捉”不到趙守福,“割”他的頭顱幾乎更是說夢囈。後來,趙守福、孫玉敏成為了著名電影《地雷戰》中的爆破隊長趙虎、女英雄玉蘭的生活原型之一,而聶鳳智就是他們的“上級”之一。
8。打“快仗”(1)
聶鳳智為人耿直,爽快,做事果斷,麻利。他帶兵打仗還有個特點,就是快。一仗,從開始到結束,不拖泥帶水,迅速麻利,小仗是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大仗也比預想的要快,往往是“提前結束”。在抗戰勝利前後的三進即東和靈山之戰,他打的就是幾場速決戰。
(1)
1945年5月底,反“掃蕩”結束後,聶鳳智和劉中華政委分工,政委發動新區群眾,建立新政權,他指揮各營轉入對敵進攻作戰。
首先,他打煙青公路上的孫受據點,激戰僅僅半個小時,炸坍了兩座碉堡,全殲偽軍,繳槍100;這一速決戰攔腰切斷了煙青路,打通中海和南海之間的聯絡。
隨後,他瞄向了南面的敵佔即東地區。在中海演繹了一出“三進即東”之戲。
為了順利進入即東,他先派偵察股長率領偵察員南下偵察。幾天後,偵察股長領著“即東獨立大隊”隊長秘密來見他。這是一支掛靠在偽軍名下的武裝。聶司令熱情地接待了他,告訴他說:“德國已經投降,鬼子的末日來臨也不久了。”然後,他對照軍用地圖,詳細地詢問了即東縣的敵情。隊長彙報說:
“即墨城有鬼子偽軍重兵守備,城北50裡處有一牛齊埠據點,既是即墨的門戶和前哨,又控制著即東地區的中心地帶,位置很重要。趙保原的殘部約2000人,即墨縣保安團褚華林部1000多人,多在牛齊埠南活動。”
聶鳳智詳細詢問了頑軍常駐的村莊和活動規律,偵察股長也根據偵察所得作了補充。送走了即東獨立大隊隊長,聶鳳智要警衛員泡上一壺熱茶,說:
“你守候在門外,不準任何人進來。”
然後,他一邊飲茶吸菸,一邊對著軍用地圖陷入沉思。這是他籌劃新作戰方案的一個習慣。等到地上扔滿了菸頭,茶也喝完了,他胸有成竹地走出了屋子。
6月下旬的一天夜晚,聶鳳智率領3個主力營越過公路,進入即東敵佔區,半夜到達牛齊埠。然後,按戰前分工,16團1營和中海1營擔任攻堅,各打一個碉堡;2營向即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