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部分(第2/4 頁)
萬,這不是個小數目,貿然出擊一旦出了差錯,豈非自毀社稷?第三道防線離京城不到兩百里,一旦被破,遼軍旦夕可兵臨城下,晏相難道置京城和皇上的安危於不顧麼?”
韓絳等人連聲附和,稱皇上和京城的安危乃重中之重。
晏殊怒道:“張大人此言差矣,當初遼人七十萬尚未能攻到京城,如今只有四十萬卻說什麼京城危急,你是何居心?如今南方叛亂已平定,狄將軍率平叛之軍加入戰場,此消彼長之下我大宋軍無論人數還是士氣上均具備反攻的條件,加之蘇錦大軍深入敵後縱橫往來,下遼國十五城,遼人已經苦不堪言,這時候不出兵,難道等遼人調集兵馬剿滅了蘇錦大軍之後再進攻?簡直是笑話。”
夏竦也道:“晏相所言極是,當初定下的大計便是蘇大人進軍遼人肺腑,攻敵之不得不救,這樣便可減輕前線壓力,趁著遼軍回援之時,我大軍全力進攻,教敵首尾難顧,如今為何又出爾反爾,這不是將蘇錦的二十萬人賣給遼人了麼?”
趙禎吁了口氣,看著杜衍道:“杜樞密,你作何打算?”
杜衍本欲置身事外,對目前的形勢他還沒有確切的判斷,趙禎點名問及,他倒有些答不上來。
趙禎皺眉道:“在這個時候,杜樞密難道沒有考慮過進退之事麼?”
杜衍忙道:“皇上,臣自然是考慮過,當初定下計劃是蘇錦大軍攻破上京,強迫遼軍全線回撤,而目前的情形是蘇錦大軍並未攻下上京,但下十五城,奪東京遼陽府,取得的成果也自不菲,但遼人並未全線回援,只是抽調十萬人馬守衛上京並圍剿蘇錦,這種情形下,該不該即刻反擊,臣確實難以斟酌。”
晏殊氣的差點大罵杜衍,此人終於還是倒向了張堯佐的一方,說難以斟酌,便是不適合出兵之意了。
趙禎的心情很是矛盾,一方面他很想下令出擊蕩平遼國完成萬世不朽之業,另一方面他真的是有些怕偷雞不成蝕把米,很明顯,蘇錦在遼國境內的破壞性不如預期的那麼強大,他知道蘇錦的處境很是艱難,但一旦下了進攻的命令,就意味著和遼人真刀真槍的幹了,如果兵敗崩潰,不但吞併遼國的夢想破滅,汴梁城必將不保,因為離得太近了。
張堯佐等人提出擔心的時候,正擊中他心中的軟肋,他數次自省,終覺得自己不能激進,在沒有確定的把握之前,他更偏向於保守一點。
但這樣一來,給主張進攻的臣子們一個錯覺,那便是不遵守戰前定下的策略,置蘇錦的生死於不顧;這是趙禎不願看到的,不過趙禎也沒太在意,因為說到底,蘇錦固然重要,但若拿他和自己的江山社稷來取捨,答案不言而喻。
“範愛卿,韓愛卿,你們兩位的意見如何?”
范仲淹和韓琦一直站在佇列沒說話,他們能被重新啟用得益於蘇錦的推薦,但他們也知道,皇上對他們兩人依舊懷有芥蒂,低調一些是最好的選擇。
“皇上,就目前形勢而言,臣以為可攻可不攻。”范仲淹道。
“這是什麼話,範愛卿何時變得如此世故起來,可便是可,不可便是不可,什麼藥無可無不可?”趙禎不悅的道。
“皇上且聽臣道來,敵我形勢如今大有轉變,遼人強勢之期已過,如今他們不得不回兵圍剿蘇大人的大軍,此時進攻確實是個好時機,而且臣也敢保證,即便進攻失利,也不至於連京城都守不住,這一點張大人有些杞人憂天了。”
“哦?那豈非是說贊同現在出擊了?”
范仲淹道:“皇上,雖然此時進攻可緩解蘇大人的壓力,並不至於釀成大禍,但純粹從軍事上而言,並非最好的時機;寒冬已至,今冬的第一場大雪即將到來,若是雪後出擊,遼人騎兵的優勢將大打折扣,勝算將更大,而且蘇大人在遼人腹內縱橫數月,遼國上京道及東京道城池被毀,糧食物資被毀,流民增多,到了雪後,這樣的問題更是嚴重,越往後拖,遼人越無心戀戰,勝算便越大;只是時間越久,蘇大人他們能夠活著回來的希望便越渺茫了,臣無法取捨,求皇上聖裁。”
趙禎大翻白眼,恨得牙根癢癢的,范仲淹是將一個選擇題擺在自己面前,當著群臣的面指著鼻子問他,你是要蘇錦的死換來必勝,還是要蘇錦活著,冒一冒風險;自己如何抉擇?雖然很想選擇後一種穩妥的辦法,但一旦置蘇錦生死於不顧,自己這個仁義之君的招牌怕是要砸的稀巴爛了,而且朝中的臣子們估計要個個寒心,晏殊和夏竦和蘇錦如今是親戚關係,蘇錦本身在大宋也是名望頗高的人物,這麼做的後果不堪想象。
趙禎皺眉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