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2/4 頁)
作日,無特殊情況或者無請假諾語自然線上。
——編輯諾語:小語,看到了請儘快回覆,不要擔心,雖然那啥自稱為什麼教授磚家,但是我們寫文的還不准我們有豐富的想象力嗎?不過你也要好好處理這個事件,一定要冷靜,口氣也不要太沖,這些磚家都是迂腐之人。儘管我佩服他們的學識,但是我不喜歡他們的人品。
言語眨眨眼,沒明白髮生什麼事情了。
繼續點了其他朋友正在閃爍的頭像,然後發現都是大同小異的話,讓她不要生氣,寫文這麼多年,什麼樣的極品沒遇到過,不怕不怕!
不過言語還是一個一個點開了他們給的連結,然後猛地發現,上帝,她出大名了!
論壇、微博、各家新聞都有關於她的新聞,她好像沒做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吧?不就是寫了一篇不同類的小說嗎?
《一個茶壺的流浪史》攤上大事了!
有一個叫宋家橋所謂的歷史學磚家跑到《一個茶壺的流浪史》文下去批判此文狗屁不通,不、不是狗屁不通,是張冠李戴,他還好心的建議她再好生學習幾年再來寫歷史方面的小說,既然需要符合歷史,就請把秦朝的歷史搞清楚了再來寫小說,不然貽笑大方!
臥槽,言語鬱悶了!
她的《茶壺》礙著你什麼了?
言語摸了摸手機,才發現手機沒在身上,想來應該落在臥室裡了。
言語是先看了這些新聞,發現就是從一個小時前開始的,什麼“小說之王和歷史學教授的對決”、什麼“文學的相愛相殺!”、什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咳咳,記者們的想象力真是太豐富了!
言語自我安慰不生氣、不生氣、不生氣才有個鬼喔!
言語想她的文下想必很熱鬧,登陸上文學網的賬號,進了作者後臺,點開評論欄,然後她才發覺事情真的大發了!
一個叫‘宋家橋’讀者,在《一個茶壺的流浪史》文下,每一章節都留下了大篇幅的評論,且都是批評的。什麼“秦朝人說話是這樣說的?你不要以現代人的想象附加在歷史上,這是對歷史的不尊重!”、什麼“秦以前的國土面積比較小。。。。。。。。”。。。。。。。。。。
言語那個鬱悶,這個叫宋家橋的就算是要找茬,難道不知道匿名麼?
而且,言語更加鬱悶的是,華夏大學中文系歷史學是有一個叫宋家橋的教授,那可是一個自以為對歷史無比精通的歷史學專家,而且非常的迂腐,言語不認為他會有時間跑到網上來看她的小說,他一項看不起網路小說,唯有那種歷史教科書才是他的最愛,到底他是怎麼發現的?這個教授是那種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的人,唯有說服他一途。
鬱悶,猶如平地一聲雷!
其實這事情就只是言語一個讀者粉絲因為《茶壺》這篇文裡面涉及的歷史知識比較多,她不怎麼了解,就問了學校老師,一次兩次,老師和氣給她解釋了,偏偏老師講的與言語的總有差別,多次爭論下來,老師也怒了,他倒要看看到底是何人的文引得學生一而再再而三駁斥他,讓他這個歷史學教授氣悶極了!
沒想到後來的事情發展到如此地步了!宋家橋教授也沒想到事情會如此演繹,下不了臺了!
☆、第084章 變動
其實事情很好解決,但是摻雜了外人,特別是八卦的狗仔;沒事也會變成有事。當然這事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變相的給言語做了宣傳,以前多是年輕人和無事的婦人們關注小說;這次新聞過後,言語的知名度又上一層樓了。
言語先給編輯諾語留了言,事情她知道了,自會解決,讓其不要擔心!
於是言語悶頭把宋家橋教授指出來不合理的地方挑出來;然後個個附上合理的出處和解釋,整理成冊!
在言語悶頭解決這大事的時候,她的親人朋友卻把這事掀起了另一波高/潮。
溫母本來在樓下好好的和孫子玩,當然手機沒離手;一貫的關注兒媳婦的小說情況。說起來溫母從來沒有問言語要過存稿,她就享受追文的樂趣。這一進去,就發現自家兒媳婦被人給質疑;怒火沖沖;兒媳婦啥樣他們溫家人不瞭解?兒媳婦為了小說那可是殫精竭慮;每日都不曾停止學習;你一個外人有什麼理由質疑?
於是憤怒的溫母留言了,——溫母:不管你是啥磚家啥教授,滾回去研究你的歷史,老孃兒媳婦寫的是小說,不是教科書!再說這裡面的知識你不知道不代表沒有,或許你才應該多研究研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