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4 頁)
買官的話題。
薛福成不置可否,不過他也心中很清楚,現在朝廷的官,基本上都是明碼標價,買個總督雖然聽起來駭人聽聞,但實際上算不得什麼大事,像他這樣的二品官花個幾十萬兩銀子,在軍機處活動一下,再給李蓮英這些內廷大太監們塞點,一個閩浙總督輕而易舉,既然楊豐願意這樣,他自然是不會拒絕的。
兩人沒有繼續討論這個問題,而是接著研究起工廠來,首先像水泥廠自然是可以楊豐投資的,兵工廠就必須納入官營了,實際上劉銘傳時代臺灣就有了小型軍火工業,不過邵友廉時代又給荒廢了,現在把原來的工廠重新開起來,由原來的純官辦變成官商合辦,也就是臺灣省府跟博福斯合辦,當然臺灣省府是不需要掏錢的,所有投資由博福斯負責,而臺灣省府以所用地皮和永久免稅為交換,獲得百分之四十股份。
然後就是鐵路,劉銘傳修築了臺北到基隆的鐵路,所以在臺灣有一個全臺鐵路局,規劃中也的確有貫通臺灣南北的鐵路,但他滾蛋以後就擱置了,現在無非就是重新開始運作而已。原本劉銘傳堅決不同意由外國人修建鐵路,但現在這個問題就不用考慮了,這條鐵路將由英國jy公司負責修築,當然外國公司修鐵路的諸多特權這個自然是少不了的,比如說沿線三十華里的礦業開採權。
實際上楊豐對這點利益並不怎麼在乎,臺灣也沒多少資源,無非就是樟腦,硫磺,好像還有點金礦,最大頭也就是基隆煤礦,這種東西楊大老闆根本看不上眼,不過這種規矩不能破,現在列強在中國修鐵路都是這麼玩,到自己這裡也不能壞了規矩。
這些東西在臺灣多多少少都引起一番震動,不過這是薛福成需要解決的,跟楊豐沒什麼關係了,反正漢族士紳沒有敢反對他的,即便是地方豪強現在也都清楚楊大老闆不好惹。至於那些土著就只好拿大炮說話了,他給薛福成留在臺北的那一千人就是給老薛幹這個使的,剩下臺灣主要的武裝力量,劉永福的黑旗軍,林朝棟的棟軍,這些都是薛福成的支持者。只要他們不摻和,那一千僱傭軍足夠橫掃臺灣,他們就是反對也沒用,在楊豐的強大軍事壓力和經濟壓力,再加上薛福成的zheng治壓力下,反對者只有死路一條。
正當他在臺灣大搞建設的時候,天安的野津道貫在經過了長時間的休整,當然主要是安撫下日軍士兵那被嚇壞的小心靈之後,終於向清軍發起了第三次進攻,而且這一次並不只有天安方向,就連成歡的大島義昌也不得不硬著頭皮殺了出來。
這些天雙方倒是沒有發生任何戰鬥,這一點主要是章高元和聶士誠等人也被嚇壞了,不同的是野津道貫被傷亡率嚇壞了,而他們則是被部下士兵的子彈消耗量嚇壞了。根據這段時間的戰況分析,他們發現自己計程車兵們居然要平均消耗四千發子彈才能打死一個日軍士兵,這簡直就是匪夷所思。經歷過多次作戰的聶士誠部現在還好點,已經降到了兩千發以內,剛上戰場的徐邦道部,甚至達到了創記錄的八千發,這樣的情況肯定是無法發起進攻的,扣除士兵的勇氣問題,就是後勤也受不了。
四個主將一合計,在子彈消耗量和戰果的交換比降到一千以下之前,絕對不能考慮主動進攻的問題。
然而儘管沒有發生戰鬥,日軍卻出現了依然出現大量減員,很簡單,逃兵!嚴重計程車兵逃亡情況,儘管第五師團來自以頑強著稱的廣島,但依然有大批士兵無法忍受這種殘酷而又血腥,或者說令人絕望的戰鬥選擇了當逃兵。從開戰到現在,整個師團已經跑了三百多人,光大島義昌部就跑了快兩百,這種情況下再沒有突破性的勝利,野津道貫都懷疑不用打人就跑光了,所以他決定集中全力,豁出去就是用人命填,也要填平清軍防線。
“天皇陛下忠勇的武士們,我知道我們之前遭遇了失敗,可是為什麼?是你們不夠勇敢還是你們的槍法不夠精準?都不是。你們是最好計程車兵,就連那些鬼畜們都無法與你們相提並論,可你們依然失敗了,原因很簡單,你們的武器不如敵人的先進,你們的子彈不如敵人多,你們的大炮甚至不如敵人的零頭,簡單一句話,你們太窮了,日本帝國太窮了。
我們為什麼窮?
因為我們在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小島上。
我們一無所有,所以我們就要受欺負,如果我們不去開疆拓土,我們子孫還將一無所有,我們將世世代代永遠在貧窮中掙扎。
為了他們,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我們必須用我們的血,我們的生命,去為他們贏得一個不再受欺辱的未來。
擊敗前面的敵人,一片你們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